第23章 挑拨-金玉羹
若多逗留几日,他们夫妻也好尽地主之谊,感谢二叔一家千里迢迢进京就为在锦绣出嫁时进行帮衬。
听到此处胡炬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二弟一家明明是他邀请来的,花了大价钱包吃包住给路费,还预付了侄子三年所需的学资,就为锦绣出嫁时能看着热闹体面些。
结果,被女婿两片嘴皮一碰,自己前面的付出就全给抹了,就等着他来捡便宜是吧,是吧?!
而先前一直觉得丈夫扯出的话题有些莫名其妙的锦绣,这才赫然明白段荣轩的目的,他这是在强迫二叔一家选择立场呐!
简简单单便能把家里的人分出不同阵营来,挑出二叔家最渴求的愿望,狠狠抓住以便进行控制,利用。
“端,端砚?”胡明珅不由一怔,赶紧起身致谢,这端砚可价值不菲,在兰州小县城的学堂中谁能用上一方中下品的都能羡煞人,何况还是花钱都没处购置的上品!
没见着实物的他本性憨直,倒没想过堂妹婿是不是在哄人玩儿,想必一个京中的五品官儿也不至于撒这种谎。
当段荣轩又说自己多的是这类物事,若他用着觉得好就笔墨纸砚再送一套来,明珅终于有些撑不住了,赶紧喏喏道自己不过是在兰州念的县学使不起太金贵的文房用具。
“兰州的县学?那哪里比得上京畿附近的,”段荣轩悠悠吃罢最后一口饭,抬眼扫过胡烁与周氏的脸,最终将视线落到了胡明珅身上,提议道,“不如,到这边来吧。”
从边地到京畿念书,若真能成谁不乐意?此处遍地是名儒,若有人提携拜师也容易些。
因逃荒远离故土的胡家确实是没有宗族亲长,没人能从亲族的立场辖制胡炬,可这庄稼汉二叔也不是全无用处。
若将来真的要衙门告胡炬,由与之平辈的叔叔开口总比做女儿的告父亲强,即便是无须他做原告,当个最有力的证人却也不错。
可这事情怎可能像段荣轩说的如此轻巧,即便是游学不需要迁户籍,谁给开路引、谁给举荐入学?真要在京城常住,衣食住行样样耗资多于边地,钱哪来?
胡明珅吭哧着接不下话头来,若提出这些难处就像是在祈求对方施舍似的,他实在张不了这嘴。
“这如何使得,不成的,不成的。”胡烁赶紧连连摆手,只谢过了段荣轩的好意却婉拒了他的提议。
“如何使不得?本朝可没有商户旁系也不得念书靠进士的规矩,仅限制血亲三代罢了,何况,丈人翻年便是捉钱令史了,不会再受这约束,”段荣轩明知他们顾虑的并非此事却偏偏提出来刺了胡炬一回,“考虑考虑吧,若舍得背井离乡异地求学,我倒可以为珅郎寻个好去处。”
说罢他又问胡烁预计还会在京城逗留多久,听说他们觉得居住不便近日便将启程,又建议道,不如去他位于辅兴的宅子暂住,反正空着也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