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环翠湖的“得月楼” 2
中药名?几个人都在动脑筋。何冬圃摇着大蒲扇,蹙眉想了想,试探着问:“‘菊花’算一个?那也是一味中药。”
“当然可以算,”张也说,“这是一个,下一个就不好猜了,得拐点弯想一想,譬如想想这诗的下一句。”
我马上明白了:“‘独活’,是吧?”
张也哈哈大笑着竖起大拇指,其他人也连连点头。只有司小吟傻乎乎地问我为什么是这个谜底。我给她解释道,这句诗的下一句是“我花开罢百花杀。”——众花皆死,唯菊花“独活”嘛!
这妹妹静静地盯着我,那眼神里满是崇拜。
仉笑非笑了:“你也雅得过分了点,谁能联得那么天衣无缝呀?老七,该你了。”
拈字对诗或投壶联句对我来说倒不算难事,在大学学的历史专业,有一门专题课便是古典诗词,课余时常与同学们玩这个游戏。只是这个起句的确精妙,要想对得句子与之匹配,也需要费点心思。我略一思忖,接上一句:
“带露新菊烹紫壶。”
仉笑非摇头:“以菊煮茶,未之闻也,不过意境倒是好的。”
司小吟在一旁替我辩解道:“阿爸说得不对,不是有菊花茶嘛!”
轮到年柏留了,他也说:“我不会对句,给大家背一首古人的诗吧,叫什么《九月九》,是说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看他那窘相,司小吟忍不住替他道出题目。
“不错不错,小吟,干脆你替五叔背吧。”年柏留如获救星。大伙说不行,仉笑非说也可以算数。于是司小吟背诵道:
我高兴地望了司小吟一眼,她脸一红。
“对对对,女儿说得对。好,该老二了。”
张也说:“我可对不上来,不过我可以给大伙出个谜,也是用的菊花诗。行不行?”
仉笑非点头:“那也好嘛!”
“谜面是黄巢的一句诗,”张也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打中药名二。怎么样,谁能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