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谈判 三
而且这样的学生,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似乎总是很多。
“不得不说,你总能想到一些卑劣的方法。”史雪儿摇着头,并且评论到。她开始考虑应该怎么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别尔科夫了。
应当提醒蒙古的同志注意他的yīn险计划。
“我有一个充满黑sè思想的大脑。”郭波似乎没有意识到她的想法——但实际上,他很清楚她在想什么,所以他毫无保留的将他的计划说了出来。“而且,除了提供廉价资源,一个dúlì的蒙古国还有其他价值。”
他笑了一会儿,接着说:“如果蒙古不是中国领土,那么我就可以放心的将高污染企业搬迁到那里,不必担心环境问题……”
史雪儿有点理解郭波的企图了。
但是,“你认为蒙古也会以同样低廉的价格出售资源?”她摇着头,“我不认为蒙古zhèngfǔ会像阎锡山那样压榨矿工。”
“会,或者不会,这并不重要。”郭波满不在乎的说,“工人的待遇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两国货币间的汇率也会起同样的作用。当然,我更看重的是剪刀差。”
这是他第二次提到“剪刀差”,她终于注意到了。“不断扩大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差吗?”史雪儿微微皱了皱眉头。
“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有效的方法。”他回敬她一个微笑。
史雪儿的脸sè开始变白了。她有些坐立不安,只想尽快把这些情报传递给蒙古同志,以至于完全没有听清楚他后面说了什么。
不过她听到了最后一句。“我说过,我尊重蒙古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郭波邪恶的微笑着,“我的确很尊重他们。不过,zìyóu不是没有代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确切的说,在西方殖民体系崩溃以后,利用剪刀差掠夺第三世界国家就变成了发达国家使用的最标准的、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发达国家越来越富裕,第三世界国家越来越贫穷,而且在经济上依然受到控制。
这些国家付出巨大代价追求dúlì,但最后,至少在经济上,它们依然是殖民地。
当然,蒙古不是殖民地,不过它依然无法摆脱那把大剪刀。这个国家永远也得不到机会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更不可能生产先进的工业制成品,它只能纯粹的依赖出口矿产资源维持人民的正常生活。
到那个时候,西南只需要付出很少的代价,就可以获得宝贵的资源——那仅仅是一个与一吨煤价值多少台收音机有关的、毫无意义的简单交换。
郭波笑得很愉快。道理是极其浅显的,他学到它还是在初中的政治课本上。遗憾的是,许多学生大概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他们的政治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