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海外孤星
美子钺指挥剩余的舰船以密集的球形编队环绕在“易”行星赤道上的同步轨道外侧空间,护卫科考队活动。
5月18日九时许,乌尔夫·伯恩斯坦和科学家们一致决定,派遣科考队登陆“易”行星进行实地考察。
“风险越高,收益越大。”尼古拉斯·沃尔芬森俨然一副志在必得的风险投资商模样,“改出超光速后,立即编排漏斗舰阵,要密集编队,尽可能包围敌人。这一次,我们一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执行命令吧,冈瑟。”
“是,长官。”
“易”这颗孤悬在英仙旋臂之外的星际孤星,此时正以极具压迫感的正面占据着姜子钺和帝国特遣舰队所有成员的视野。
这是一颗诡异的行星,表面被饱含氢气的浓密大气层包围着。初看上去很像是气体行星,只是她的直径太小,并不符合气体行星的特点。科考船的综合遥感里,浓密大气之下,“易”有个坚硬的岩石外壳。
令人惊叹的是,虽然没有恒星的光芒普照,可是“易”的地表温度普遍超过摄氏十度,个别火山剧烈活动区域甚至达到了一百度。据推测,行星内部的辐『射』是其热量的主要根源,而浓密的氢气则是其“高温”的保障。
“从他们的行动状态上判断,应该会进入这颗行星的同步轨道和近地轨道,展开近距离的观测活动。我估计他们的科学家还会登陆这颗行星。将军,这他们这种姿态不正好可以从侧面印证这个星球就是‘安特内斯特’吗?。”
“话是不错。”尼古拉斯·沃尔芬森点头说道,但他的眼睛里却闪烁着狐疑的光芒。“如果这颗星际行星就是传说中的‘安特内斯特’,冈瑟,你不觉得就这样找到它,是不是太过容易了。”
“而且,帝国军居然只派遣了五十一艘舰船前来!兵力如此之少,着实令人怀疑啊。”
“长官,您的意思是……”冈瑟·奥斯瓦尔德注视着自己的司令官,脸上呈现出赞同的表情。
尼古拉斯·沃尔芬森的怀疑十分有道理。无论是对帝国还是联邦来说,既然认定掌握“安特内斯特”就可以控制宇宙,那么面对这么重要的事物,只派出五十多艘舰船前来探寻,实在显得不够重视。
这颗行星几乎是完美地“躺”在人类划定的银河赤道平面上,而自转轴的北极则对准银河中心,以每秒三百五十千米的速度从银河系更外侧的恒星旋臂方向向银河中心的一侧前进。
从目前的轨道和速度状态来看,她最终会像一颗彗星一样,在银河系里走出一条围绕银河中心的高抛物线轨道,在经过引力强大的银河系中心后,从另一边飞离银河系,进入宇宙深处。
不过,在她朝银河中心前进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因为进入各条恒星旋臂后遭到某个恒星的“劫持”,被其纳入轨道中,收为其行星。尽管其速度超过脱离银河系所需的第四宇宙速度很多,但仍然存在着被前面英仙旋臂里某些质量巨大的恒星霸王硬上弓,强行纳为“偏房”的危险。
对于这颗星际行星的过去,人们的知识几乎是空白。也许她是银河系更外层的旋臂星际里一颗普通行星,因为某些诸如天体大碰撞等原因,而被从原来的恒星系统中“驱逐”或者“剥离”开来,流浪至此。
乌尔夫·伯恩斯坦兴冲冲地指挥自己地科学考察船队中的“规尺”九号、“深空”十三号、“夸克”五号、“向量”三号四艘装备精良的科学考察船,进入“易”行星的近地轨道上,对行星表面展遥感观测。
一方面高调宣称探寻“安特内斯特”,另一方面却只派出弱小的队伍。如此奇怪的现象背后应该会有一番不可告人的阴谋或者别的用意。
“不管如何,我们要发动进攻,夺下那颗星球。”尼古拉斯·沃尔芬森准将斩钉截铁地说。
“现在我们离那个星际行星有两万个天文单位,如果以阿库别瑞速度二级冲过去,敌人很可能已经到了行星的同步轨道上,甚至可能已经展开登陆行动。”冈瑟·奥斯瓦尔德分析道。
“要的就是这个时候。你布置一下,所有攻击舰只最后一次改出超光速的位置就定位在行星的同步轨道外侧。”
“这样比较危险,长官。”冈瑟·奥斯瓦尔德中校立即对上司这种冒进的方法表示异议,“在行星的有效引力范围内改出超光速,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