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1章 落瀑谷中
离县城较远的另一处长居峰,则是风水极好的墓地。
许多人暗中交流,很快在论榜上得知,巴陵城中,方运在文院指点象州百官处理政务,杏树参天,成小杏坛。
临近城北的定河峰乃是元县的胜地,可俯瞰全城,每有文会,此地便是最佳之所。
众人茫然无措,随后,一些人满面通红,接着眼中浮现忧色,刚才他们还说方运难以收拢党羽,现在竟然形成小杏坛。而且,是因为指点政务而形成小杏坛,本来只有杂家才能做到。
元县城北与山相连,元山树木繁茂,地势高而缓,山峰众多。
若真是为了元县,许多人家即便再如何,也会迁墓,毕竟官府补偿了迁墓的费用。但是,在迁墓的过程中,许多人家发现,此次迁墓,县衙给普通人家一两迁墓费,但却给柳家人整整五两迁墓费。
“你们不要忘记,不仅国君能夺情,圣人也能夺情!只要柳公晋升大儒,宗圣圣谕夺情,柳公奔赴两界山参战,数月后,东圣阁一纸调令便可让其回景国。到那时,柳公再掌景国!”
但是,县令毫不客气施压,打着退墓还林的口号,硬生生逼着那些人家迁墓。
“是啊,只有柳公晋升大儒,便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此事一处,全县哗然,尤其是刚刚将长辈下葬的人家,非常不满。
孔圣当年周游各国,讲学之地数十,但最常在也最重要的地方,便是杏坛。
众人纷纷点头。
在柳山成大学士担任左相后,不知是当时的元县县令所为还是柳山门生传话,能在长居峰下葬之人的标准再度提高,只有望族族长或举人以及地位更高的人故去后才能葬在长居峰,那些达不到标准的坟墓必须要迁走。
与此同时,许多人发现柳山手持官印,看到之后面色有细微的变化。
早年间,凡是元县居民死亡都可葬在长居峰,但随着去世的人数增多,县衙不断提高在长居峰下葬的标准。
柳山的官印没变,但名称不再是左相印,而是他的侯印,作用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