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红色小将第三弹
李光武摸着脑袋,无奈的说:“你和我说我也听不懂,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会向上面反映,我们的经济专家也会认真论证。”
唐逸本也没抱太大希望。现在作得只不过是要朝鲜方面建立新义州经济特区的声音越来越响,如此自然有水到渠成地一天。
晚上和李光武吃了个便饭。当然,又将李光武一礼拜的肉蛋配给给消灭了大半,李光武就气呼呼道:“你那位同志地配给比我高得多。今天最后一顿。以后你吃饭别找我!”
吃过饭,唐逸却是一定要李光武在招待所给安排房间,李光武无奈,只好听之由之。
不过第二天用过早餐后,唐逸却是坐电车来到了那红色小区,有红色通行证。一路畅通无阻,数着门牌来到了朴上尉那栋楼,上到三楼,轻轻敲门。
酒酣耳热之际,李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市领导每人2000元、其他嘉宾每人1000元的红包进行发放。当李博把胀鼓鼓的红包递到唐逸胸前时,唐逸微微一蹙眉,说:“李经理,不就是剪个彩吗,干吗搞这种铜腐的东西?”
李博解释道:“剪彩发红包,各地都是这个规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神州大地兴起了领导剪彩热与红包文化,喜庆的日子里,领导辛苦一场,收下略表敬意的红包似乎成了理所当然。
唐逸笑笑:“这么说我们安东还要与时具进了?”
商业局局长陆春恩最近与李博混得挺熟,忙打圆场:“唐书记,息怒息怒,李经理这也是一时糊涂,好心办错事!”回头对李博使眼色,李博忙收起红包,他心思机敏,马上笑道:“是我想岔了,虽说这钱您确实该拿,劳动所得嘛,但唐书记及各位领导两袖清风,我拿出这个阿堵物倒叫唐书记见笑,我赔罪,赔罪。”
唐逸自不会和自己地酒店过不去,就不再说,心知拿不到红包,定然会有些干部肚子里咒骂自己,但无论如何,惯例也好,习俗也罢,自己可不能带头拿企业地红包。始推迟了一个多月的朝鲜之行,李光武在大桥另一边接唐逸上了吉普,开怀地笑道:“你这就叫贵人事忙吧,一个多月前就说来,一直等到现在。”
很快门廊里响起脚步声。悦耳动听的朝鲜语,语调有些惊讶,应该是问外面是谁吧,不是发配给的日子,想来从来没人拜访朴上尉。
唐逸扔给他颗烟,说:“不是贵人,但也忙。”说着就笑起来。
李光武点点头,他自然知道对岸政局的震动,却不会同唐逸探讨这方面的信息,这是原则。
“去哪?”李光武深深吸了口烟,问唐逸。
“找个地方,咱俩聊聊。”
在李光武的办公室,唐逸开始给他分析在新义州设立经济特区的利弊,朝鲜推行为期3年的缓冲期经济计划并未收到实际成效。粮食仍然依赖国际社会的援助,而贸易则依赖中国,无法摆脱孤立状态。因资本、技术和信息的不足,难以进行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朝鲜经济新的突破点只能悬在新义州,新义州与中国邻接,面向黄海,外国资本和外国人容易接近,而如今安东发展蒸蒸日上,可以与新义州互为犄角,共存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