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巡按辽东 第二百二十一章 人事几番新
兰姐虽然不帮杨顺军出力,对他也不会有半点不好意思。对自己父母再好又怎么样,还不是因为自己和唐书记的关系,要没有唐书记,就不信他杨顺军会心甘情愿跑来当孝顺儿子。归根结底所有人对自己好,都是因为黑面神,有了黑面神,才有了现在自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日子。没有黑面神,谁会认识你夏小兰是哪个?对于这一点,兰姐清楚着呢。
二零一零年元月,辽东省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决定》,至此,辽东省农业集体化改革正式拉开了一个新的篇章,据悉这份决议得到了全票通过,这也预示着辽东高层在一些焦点问题的观点上经过磨合渐渐趋向一致。
在送三子和亚红登机时,两人还是千恩万谢地感谢兰姐。兰姐不但提供资金,甚至项目都帮两人解决了,在京城某封闭式小区内开一个小型的健身俱乐部。实际上说起来简单,但具体操作起来不管是小区方面、场地部分和品牌等等杂七杂八的问题都是会有很多阻碍。兰姐打了几个电话,就把这些问题全部给解决了,三子和亚红又怎么会不感激涕零。
省委书记的办公室,自然而然的就有一种肃穆威严的气派,张劲光虽然一向以不惧权贵出名,但当迈步走入,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惴惴起来。
送走三子和亚红,从机场返回的路上,兰姐美滋滋地哼着小曲,又拿出电话准备将事情从头到尾向唐逸汇报一下。
会议结束,张劲光被工作人员领着,来到了唐逸的办公室。
刚刚拿出漂亮的蓝水晶手机,悦耳的音乐就响了起来,看了看号码,是“杨县长”,兰姐琢磨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是谁。
看着女儿气呼呼地摔门而去,周奎深深叹口气,这个倩倩真是分不清轻重缓急,张震有没有问题又怎么了?她怎么就不知道家里的局势实际比唐家凶险万倍呢。
当然在现阶段下,张劲光深深知道这个机构的成立对于监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也知道这个机构对于扭转党政机关一些不良作风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宁西侵吞国有资产一案调查的规格越来越高,听说中央最高决策层下了决心要一查到底,中纪委成立了以李副书记为组长的专案组,而发力的可不仅仅是唐万东那么简单。
“我明白。”张劲光点了点头,他很清楚督察局的工作性质,主要是监督政府机关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说起来这个机构的设立本身就是一种悲哀,从党的传统来说,各级领导是人民公仆,从政府角度来说,各种政府机构更应该是服务于民。而需要另设机构来监督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风气,不能不说是咄咄怪事,但几千年封建传统以及民主建设的人为破坏,使得这个特殊的时代出现了这种特殊的机构。几时这种机构再没有设置的必要,也就是我们的制度真正完善之时。
想到这周奎深深叹口气,中央一些领导,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一直用笔杆子针砭时弊的他任职省委省政府接待办主任就颇令许多人费解,如今真相大白,在接待办的位子上不过是一个过渡,也是组织上的一种考察吧,毕竟笔杆子再犀利也不过是文章功夫,做实事来真格的,那就完全是两个概念。
杨顺军,曾经延山县公安局局长,副县长,后来调任华亭县县长,至于现在,好像还是在做县长,只是去了哪个县,兰姐却不记得了。
而张劲光这个辽东官场的新贵是唐逸的老熟人,唐逸在安东时的《安东劳动日报》副总编,笔名“求是”,后来历任《安东劳动日报》总编、社长,《辽东时报》副总编,省委省政府接待办主任,前不久调任省督察局局长。
要说这个杨顺军,帮过兰姐家里很多忙,在开始杨顺军的升迁过程中兰姐多多少少出过一点力,但后来随着唐逸身份的变迁,尤其是来到辽东之后,兰姐可就再不会出面掺乎这种事了。而杨顺军呢,到现在还是在县长位置上,据说新去的县还不如原来的华亭县,却是越混越落套。尽管这样,逢年过节,杨顺军还是会去看望兰姐的父母,简直成了夏家的半个儿子,对他,兰姐父母也喜欢得很。
省督察局局长张劲光被批准列席会议并在修改的《辽东省委会议、议事规则、及会议管理制度》中将督察局一把手列席常委会作为制度贯彻,也代表着督察制度改革正在辽东深化下去。
“你呀,我希望你的工作风格和笔锋一向犀利!”唐逸开门见山地说,这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对于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谈话方式,张劲光算是一个新丁,最需要的就是给他信心。
……
“和想的完全不一样。”张劲光谨慎地回答,也小心地坐到了唐逸身边。他说的是心里话,真正参加了省委常委会议,才发现辽东最高权力中枢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神秘。
“谢谢夏总,谢谢了!”
“坐吧,怎么样,第一次旁听常委会议,感觉怎么样?”唐逸态度温和,做手势笑着示意张劲光坐到自己身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