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奇货可居(上)
……
……
下宫有邑市,比成邑的乡市大,较新绛七市又小。是周边十余个小邑的交易中心,每月逢三、六、九开市。
子贡却一副无辜的表情:“君子别这么看着我,耕田之利,也有十倍,韩氏的珠玉之赢,甚至可达百倍。只赚十五倍的利润,已经是仁义之极了!”
先是一位手持赵氏免税符节的卫人行商来到了市上,他还执有计吏侨的亲笔简册。
可如今,子贡却要一斗卖三十斗……利超十五倍!
下宫的市小吏们过目之后,顿时了然,知道此人是有庶君子赵无恤背景的,于是就为他安排了一个上好的位置。
“原来如此。”
赵无恤和子贡商量着,麦粉当然是要作为奢侈品卖的,最初的买家,自然是要找那些吃腻了粟米稻饭的贵族了。无恤最初还担心士大夫们会不买帐,但子贡却保证,那些贵人们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经常出百金求各地山野珍馐,类似的生意,他过去几年间见过不少。
赵无恤应了一声,看着成邑民众忙碌收工归来的田园晚景,与子贡并肩站立。
子贡之所以喊出了这么一个看似极贵的价格,是因为他往日做生意,走的也是“好废举,与时转货资”的路子。即贱买贵卖,根据时令不同改变路线的货物种类,既然这东西全天下仅在成乡出产,卖得贵点,也不过分。
他心中默默念叨道:“看来,孔子也是个大吃货啊……”
他方才已经说过了,一斗白麦粉的原料不过一又半斗脱壳的麦子。加上牲畜、人力、器具磨损、运输、市税等,最终的成本最多也就二斗麦。
众人也好奇那商人从半年前还穷乡僻壤的成邑带来了何等货物。结果那些葛麻袋子打开后,他们一看,可了不得。
在听到子贡报价时,赵无恤差点咬了舌头,说好的仁义儒商呢,真是黑心啊,他心中只剩下了这个词。
那细腻如河沙,黄白如云雪的麦粉,顿时引发了一阵轰动。
“三石!”
至于珠玉……的确是百倍之利,但获取也比随处可见的麦子难上百倍,更容易垄断,不是他这种小领主能过问涉及的,不说也罢。
……
农夫的耕田之利,被土地的所有者贵族和官府盘剥后,能有五倍就不错了。力田疾作,却不得暖衣馀食,如何能相提并论?
时间慢慢到了五月初,一股风潮在下宫周边席卷开来。
此人果然是在商言商啊,赵无恤心中暗道,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