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朝天子 第一百章 笑看英雄不等闲(二)
监察院这几十年来一直以神秘和阴森著称,虽然一直针对的是庆国官场,但行事狠辣,手段可怕。而得罪了文臣,则是得罪了天下的士大夫,也便是得罪了天下的言论,所以监察院在民间的名声一向极差。
……
尤其是知道这个监察院的魔鬼,竟然不忿陛下处置,丧心病狂于宫中行刺咱大庆朝英明神武、仁爱万民的皇帝陛下,所有百姓的心中都生起了一股发自内心的愤怒,他们要眼睁睁看着这个恶徒是怎样在皇权的光辉下被灼成一片黑烟。
……
就像几年前春闱案发,在盐市口,那些礼部官员的头颅被砍了下来,在法场上骨碌骨碌滚着,还险些被野狗叼走,仅这一幕,便不知填满了多少京都苦哈哈们的无聊时光,送下了多少杯浑浊的劣酒。
皇帝陛下轻轻地点了点头,身旁约十丈外双手扶着宫墙的三皇子面色苍白,下意识里抓紧了城墙,许久之后,三皇子才颤着声音对下方喊道:“行刑。”
传说中无比可怕恐怖的黑暗头子陈萍萍,马上就要死在自己的面前,所有的京都百姓,都感到了一丝隐隐的兴奋激动。或许这只是身为百姓所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情绪,此生能够有机会看到一位本来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大人物惨死在自己的面前,为自己将来无趣的人生多些酒后的谈资,或许本来就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活动?
这声喊,竟是逼得李承泽这个幼时便阴寒狠辣的少年郎快要哭了出来,因为他知道父皇为什么让自己来喊这一声。皇城上的喊声下来,姚太监开始宣读最后一道旨意,那是陛下昨夜亲手写就的旨意。
澹泊公范闲,能够改变的东西毕竟不多,庆国民间的百姓士子对于范闲地崇拜敬仰,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他这个站于云端的个人形象之中,对于监察院却没有太多改观。对于京都百姓来说,监察院一处或许多了些人烟气息,然而对于那座方正的阴森建筑却是依然没有任何好感,反而下意识里有一种畏怯,畏怯的延续便是无来由的愤怒。
无数的百姓涌入了殿前的广场,紧张,漠然,兴奋,无来由的悲哀,在无数种复杂的情绪包裹中,将那个小小的法场围了起来。四周的禁军士兵以及京都府负责维持秩序的衙役,强行将这千万人拦在边界之外,保证了法场的安静。
而法场之上的陈萍萍却只是脸色漠然,千年老参汤让他醒了过来,却救不回他的性命,他似乎已经看透了一切,漠然无神的双眸里有的只是平静。秋风秋雨愁煞人,冻煞人,他的面色苍白,双唇乌青,却像是根本听不到身前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他只是困难地转了转头,似乎想最后再看一眼皇城头那个一直胜利,永远胜利的那个人。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心意,木架微转,让他那双浑浊的目光有机会看到皇城。
不是没有人因为监察院而想到那位小范大人,但是所有观刑的人们都下意识里忘却了这点,他们也从来不认为小范大人和那条老黑狗之间有任何关联。他们只是一些很普通的市井百姓,他们不知道统治这片国土的那些人物之间的纠葛,就算有些小聪明的人们,大约也只会往另一个方向去想,陛下刚刚将监察院交给小范大人,便要杀死前任院长,大概是替小范大人清洗过往监察院里的阻力和罪恶?
高高的皇城之上,穿着一身黑色金带龙袍的庆国皇帝陛下,正孤独地站在檐下,站在最正中的地方。他的身旁没有一个人,太监宫女们都被远远地赶走,被旨意强行绑来观刑的三皇子,此时正脸色苍白地在一旁远远看着他父皇的脸色。
而且今天行刑的地点不是盐市口,也不是刑部前的杀场,而是皇宫之前,广场上!庆国开国以来,在皇宫前被明正典刑的官员,大概也只有今天这一位,百姓们兴奋地想到这点,不由又在心头愤怒起来,那个叫陈萍萍的大官,不知道做了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才会死在这种地方。
“朕与尔相识数十载,托付甚重,然尔深负朕心,痛甚,痛甚。种种罪恶,三司会审,凌迟处死,朕不惜。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以下为奴,今止罪及尔一人,余俱释不问。”
虽然这些年里,监察院里出现了一位光彩夺目的小范大人,稍微冲淡了一些监察院的黑暗气息,但他主持院务的时间毕竟还短,还不足以改变在民间已经根深蒂固的对监察院的印象。
旨意清清楚楚地传遍皇宫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道雨丝,每一缕秋风,淡然而绝然。陛下未言罪名,只言朕心被负,痛而不惜,末又法外开恩,不罪阉贼亲眷,其间沉痛令人闻之心悸情黯。
在民间的传说里,监察院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阴森衙门,最擅于屈打成招,严刑逼供,杀人如麻。或许监察院真有许多见不得光的手段,但是这满京都,满庆国,满天下的百姓又能知道多少?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然……这些虚伪的话语落在陈萍萍的双耳里,他只是微微笑了笑,任由雨水渗进自己枯干的双唇,低下头去,不再看那城头的皇帝。
皇帝陛下站地极高,极远,身形极小,然而在陈萍萍浑浊的眼中,却依然是那样地清晰。
这三年里,张德清的死状,在不知多少唾沫星子地陪伴下丰富着京都百姓的生活。然而这些近年来京都发生的大事,当然都及不上今日,因为今天死的是监察院院长,是世人皆知的陛下最忠诚的那条老黑狗,现在这条黑狗居然疯了,要被屠了,哈哈!
孤独的皇帝漠然地看着法场上被人海包围的老伙伴,他的眼眸里没有一丝情绪,然而这种漠然,却比怨毒更加令人恐惧,令人毛骨悚然。
再比如三年前京都叛乱,同样是在盐市口,不知道有多少参与叛乱的将领被斩首于此,那血涂红了半条长街,数日之后还往天上渗着血腥的味道。还有那个十三城门司统领张德清,被凌迟处死的时候,叫声那个惨啊。
昨夜体内大部分的钢珠已经被取了出来,但身上的刀口还在留着血,留着痛,血水染在黑色金带的龙袍上,看不出来什么,皇帝陛下的脸色只是微微发白,也没有痛楚的味道,然而他看着脚下那个模样凄惨的老伙伴,却有让他更加痛楚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