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朝天子 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衣单剑朝天子(一)
皇宫对于他来说很熟,就像家一样熟,皇帝陛下在小楼等他,他自然知道道路,依旧像个儒生一样负着双手,不急不慢地向着皇宫西北角进发,姚太监却反而落到了他的身后。
“贺宗纬死了?”皇帝缓缓开口问道。
雪亭之下有人,几位太监宫女正陪着一位贵人模样的女子在那里赏雪,亭里或许生着暖炉,可是那位贵人依然穿着极名贵温暖的貂衣。一怔之后,范闲笑了笑,继续往亭中行去,他可没有想到,在这样冷的天气里,居然还会在宫里撞着一位妃嫔。
“若陛下垂怜,日后大庆能多位皇子自然是好的。”范闲没有明说垂怜是什么,而是微垂眼帘,直接说道:“不然若多出个承乾、承泽来,也没什么意思。”
行过冬树园,绕过假山旁,走上寒湖上的木栈,正要穿过寒湖过那雪亭,那座当年亦是一场雪中,曾与陛下长谈的雪亭,范闲却忽然停住了脚步,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
此言一出,皇帝的脸色迅疾沉了下来,范闲提到了太子二皇子,虽然这两位皇子的惨淡收场都是他一手操纵,然而不得不说,皇帝陛下当初对于儿子们的培养,其实完全走了一条过于冷血而错误的道路,关于这一点,已经渐渐老去的皇帝心中若说没有一丝感触,那绝对是假的。
姚太监的头更低了,他知道小范大人这一步一步缓缓走着,调息着,是为了什么。
姚公公没有应话,只是笑了笑,心想这时候扮演得宠的戏码,实在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亭里的这些人顿时觉得有些怪异,尤其是在注意到那个年轻士子的目光后,更是觉得无比愤怒,暗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个混帐东西。
“噢?向来知晓你学通天下,却不知道你还会这些婆婆妈妈的一套东西。”皇帝唇角微翘,讥讽说道。
这位妃子约摸十五六岁年纪,模样还青涩秀丽,只是今日佩钗戴环,正妆秀容,衣着华贵,硬生生烘托出了几分贵气和傲气。这位妃子的眼眸里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骄傲意味,看着姚公公问道:“陛下可用了午饭没有?”
“学通天下谈不上,但对于医术还是有所了解,最关键的是,梅妃腹中那位,只能是位公主。”范闲恭敬应道。
范闲站在亭内,心里也感诧异,暗想没过几个月,怎么这宫里的宫女就换了一拨儿,居然连自己也不认识了?心里这般想着,他的目光却是下意识里落到了居中坐着的那位嫔妃身上,许久不肯离去。
范闲站在皇帝萧索身影的后方,平静地注意着陛下的每一处细微变化,发现了对方心底的那抹隐痛,自己也不由在心里叹息了一声,这世间没有人是真正的神,即便强大如对方,在走下龙椅之后,也渐渐往一个寻常老人的路上走了。
姚太监感觉到了身前的小范大人正在调息,正在凭借着身体与周遭环境的相应,而让自己的境界晋入某种敏感丰沛的层次中。
庆帝这些年的变化一直落在范闲的眼中,正是因为他知道了这一点,所以他今天才有勇气来到宫里,与对方说这些话。
已经这时候了,再急也没有用,想必皇帝陛下也不会着急吧。恰好宫里地方大,空气冷,冬树小湖假山上已有积雪,比宫里的冬景要漂亮许多,范闲也正好可以多看两眼,只是他一步一步稳定地走着,落在身后姚太监的眼里,却多出了一些别的味道。
这些话就像刀子一样,割着皇帝的心,然后陛下终究不是贺宗纬,只是片刻之后,他的面容便重新变成了千古不变的东山绝壁,外若玉之温润,实则嶙峋锋利,不屑暴风暴雨。
“嗯……”皇帝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冷冷说道:“在你看来,朕就养不出一个比老三更成器的家伙?”
二人一入亭下,亭中的那些人吃了一惊,明显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刻,居然还有外人入宫。眼尖的宫女瞧见了范闲身后低着头的姚公公,赶紧半蹲行礼,暗自猜测着头前这位年青士子的身份。
“不能。”范闲十分干脆应道:“因为梅妃不如宜贵嫔。”
今日入宫,他不会去见宜贵嫔,也不会去见冷宫里的宁才人和淑贵妃,甚至有些刻意躲避,所以才会选择寒湖之上的这条栈道,没料到依然碰着了一位。他自然不会去躲,而姚太监跟在他的身后,自然也不敢出声让他另择道路。
皇帝沉默片刻后说道:“这话倒也有道理,只是天家血脉稀薄,能多一位皇子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