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殿前欢 第一百七十五章 皇帝的心意
正是因为这份坚持,今天的御书房显得十分热闹与恐怖。守在御书房外的姚太监并那些值守小太监们,被房内传出的大怒骂声吓地脸色苍白,不知道小范大人究竟做了些什么,竟让皇帝陛下如此生气。
“怕什么?”陈萍萍看着他缓缓说道:“已经四年了,你已经向陛下证实了自己的忠诚,获取了十分难得的信任,这是用你几次险些死亡的代价换来的,你应该理直气壮享受这种信任。”
回到府中数日,宫里一直没有消息出来,也没有旨意训斥。范闲心中越来越不安,暗想皇帝老子大概猜出来自己的用意,所以也给自己玩了一招阴的。可是他也没什么法子,只好用监察院提司的身份,写了几封密奏,接连不断地往宫里递去,试图再次激怒皇帝。谁知这些密奏如肉包子打狗,泥菩萨入江,竟是一点儿回声也没有。
“我姓范……我是祭过范家祖宗的!”范闲恼怒的声音愈来愈高。
理所当然的,皇帝陛下严辞训斥了范闲。任何一位帝王,哪怕是号称最宽仁的那几位,对于敢于谋夺天下至权的敌人们,都没有丝毫的同情。这一点范闲应该想地清楚才是,就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争上这么一场。
陈萍萍看了外间一眼,皱着眉头说道:“声音这么大做什么?世间不是所有事情靠着声音大便能占理,谁拳头大谁才占理……陛下的拳头最大,至于你将来姓李还是姓范,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没过多久,御书房的两扇门吱的一声被人推开,范闲快步走了出来,脸上尤自带着气愤不平之色,看也没看外面低头的太监一眼,一拂双袖便离开了皇宫。只是一出宫,上了马车,他脸上的愤怒不平之色顿时敛去,眉眼间一片平静。微有忧虑。
大好之余,更生疑惑,陛下为何要这样做?如果真是因为自己进谏起的作用,那天在御书房内,为何又要发这样大的脾气?
“恩旨与名声便是枷索,陛下这是舍不得你走。”陈萍萍又咳了两声,忽然笑了起来,极有趣地打量着范闲苦瓜一样的脸,“你难道没有想过……陛下损着自己,也要成全你的名声,究竟为了什么?”
最后核计下来,大约有两千余人因为叛乱之事而死。但这已经大大超出了范闲最好的判断,尤其是那些依庆律应死应流的犯官家人,绝大部分都被降了一级发落,让他的心情一阵大好。
范闲心头一寒,想到了一个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可能性,整个人的身体都僵硬了起来,坐在塌边,打了个寒颤。
便是最后投降的叛军,皇帝陛下也只是拣某一层级以上的将官杀了,而那些普通的士卒,则是被打散之后,发往各处边境,以死囚的身份为国厮杀,取个戴罪立功的意思。
范闲颓然坐下,浑然想不到皇帝最近的温柔宽仁,背后竟隐着如此大的一件事情。
姚太监面色不变,心里却是巨浪翻滚,暗道小范大人果然是胆大包天,居然敢当面和陛下顶牛,不免有些担心呆会儿会发生什么事情。小心翼翼地盯着门口,暗想是不是应该赶紧通知门下中书的两位大学士,如今这天下这皇宫死了那么多位,活着的人中,能够有资格调停陛下与澹泊公之间争执的人,就只有那几位了。
“以陛下眼下的状态,这件事情也许要过很多年才发生。也许到时候老三长大了,陛下喜欢他更胜过你,这事儿也就随风而逝,反正除了陛下,我与你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陈萍萍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神情略微有些黯淡,看了范闲半晌后说道:“你一个月没有入宫,似乎对陛下有些意见……为什么要躲?”
众人紧张害怕地在御书房外听着,那是茶杯摔到地面,粉身碎骨的声音,再然后便是小范大人叩头的声音,陛下的痛骂声,两个人的争执声。
为什么要躲皇帝,是因为心中的那抹恐惧,范闲幽幽说道:“……我怕。”
看他终于想明白了,陈萍萍叹了口气,将目光透过临时住宅的玻璃窗,向着外面的工地望去,缓缓说道:“死了这么些人,他才终于想明白了,也不枉我费了这么多年精神。”
被缉拿的叛乱官员,以及一些没有开释的人物,共计有一千余人被判了斩首之刑,而那些被牵连此事中的妇人与孩童,却是基本上被从轻发落。
范闲嘴唇微抖,霍然起身,望着陈萍萍说道:“那老三怎么办?”
再过数日,宫里关于如何处置谋逆一事,终于定下来了。范闲在府里捧着诏书,大感震惊与意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御书房内与陛下一番争执后,陛下竟然真的听了自己的,将屠刀高高举起,却是轻轻落下。
“老三……他年纪毕竟还小。”陈萍萍微垂眼帘说道:“陛下是不会立太子的。只是如果出了什么事情,他离去地太早,选你继位,当然是眼下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