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厚黑教主
革命家们认为,中国百姓素质太低,大字不识几个,没有能力去承担和运用民权。因此政府就要进行训导,提高国民素质,普及民主意识,为最终的宪政打下基础。
“我嘛,等吴稚晖回来以后,我就跟他道个别,然后辞职回四川,”李宗吾吐槽道,“南京这个破地方,比四川都还热,跟个蒸笼一样,简直不是人住的。对了,对了,你那个希望工程搞得咋样?搞得好的话,我也去四川搞搞,还是教书育人有意思。”
“训政”夹在中间是什么意思呢?
周赫煊笑着说:“不如我们合作吧。”
“军政”自不必说,就是用枪杆子打天下;“宪政”是最终目的,就是用宪法治天下。
李宗吾本来在四川那边搞教育工作,就因为前不久写了一篇《社会问题之商榷》。他在文章里说,三民主义是符合力学原理的,还讨论了孙中山思想的社会分配问题。
“焦花生啊,这个可以的,你不早点拿出来。”李宗吾埋怨道。
党部那边,还召集全国有名的学者,从各个方面来研究三民主义、阐述三民主义,以此来证明三民主义是完美的,是不可或缺的。
两人喝酒扯淡,李宗吾酒意上涌,渐渐说到自己的遭遇:“来南京以前,我还觉得这个政府可以,是能够救中国的。来了以后,狗日的,搞豁(原来)都是些龟儿子。一个小小的编撰室,拢共就几个科员,还尼玛玩争权夺利。有个狗日的靠溜须拍马,居然调去中央党部了。老子写点文章,都要打我的小报告,至于迈?”
不管是党部还是教育系统,都在推行三民主义教育,实则就是党化教育。
“要得,要得,”李宗吾举杯道,“来,先干杯再说!”
孙中山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即:军政、训政和宪政。
“自古官场一个样,何必介意?”周赫煊说。
党部利用“训政”来揽权,教育系统利用“训政”来进行改革。“训政”本是走向“宪政”的方法途径,现在却成了各方面的办事工具和借口。
“那倒也是,”李宗吾无奈地笑笑,“你那个《狗官外传》写得好看,把那些龟儿子写活了。”
“训政”是在今年开始施行的,如今国党各级党部和教育系统工作,都在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一点戏言而已,”周赫煊问,“李先生今后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