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神女
女人一愣,随即噗通跪地,磕头道:“舍得,舍得,谢老爷大恩大德!”
黄包车继续前进,谭熙鸿好奇问:“这人是谁啊?”
周赫煊点头说:“我是。”
1900年的时候,钟观光自己设计、自筹资金,在上海创办了造磷厂,还获得清政府许可的15年专利权。后来又创办科学杂志,建立科学仪器馆,为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那妇女道:“先生啊,你可不能让这家的崽子去读书。他要是再去学校,我们家的小三子就不去了,要被带坏的。”
这位老爷子的人生经历也很传奇,他是光绪十三年的秀才,却热衷于自然科学。在缺少资料和资金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到上海购置理化方面的书籍,又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动手做实验,硬生生自学成才。
“就是就是,不能让他读书。这一家都是坏种,丢人!”其他妇女纷纷附和。
“神童啊!”
“一步步来吧。”周赫煊突然想起鲁迅。
一直没吱声的钟观光老先生,突然大喜道,就跟看宝贝一样盯着小孩儿看。
钟观光道:“思想之改变,何其难也。”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喧哗声。
钟观光脸上却露出笑意,他觉得周赫煊很有趣,不是那种只知埋头做学问的傻瓜。
周赫煊眉头紧皱,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他能花言巧语说服军阀、官僚和外国领事,却没法跟一群文盲妇女讲理。
“呃……”谭熙鸿不知该如何接话。
“咳咳,”钟观光咳嗽两声,对女人说,“我很喜欢这个孩子,想认他做干孙儿,并且带他去北平读书,你舍得吗?”
周赫煊说:“一个混混,欺行霸市被我打过一顿。”
“我也不知道,先家访再说,”周赫煊道,“安置那个学生不难,无非钱财而已。我希望改变的,是国民脑袋里的陈腐思想,希望能通过报纸唤醒一些人吧。”
周赫煊推门出去,只见门外站了四五个中年妇女。
“周先生,你打算如何处理此事?”钟观光突然问。
其中一个妇女问:“你是学校的先生?”
钟观光在辛亥革命后,受邀出任教育部参事,但主要精力放在植物研究上。他自带干粮,徒步考察京内外名山大川,又花4年时间走遍全国11个省份,采集动植物标本16000多种,共15万多号,堪称中国近代植物学研究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