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之文豪崛起 > 第576章 音乐大才

第576章 音乐大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科技的发展,让未来几个音乐人随便组间工作室,就能说自己是唱片公司,而且还能自己录制唱片,但在1930年代却完全不同。

要知道,百代唱片的“总发行所”,可是承担了整个中国将近一半的唱片公司的发行业务。由于战乱原因,唱片在上海灌录出来,别说卖了,简直都没法运输到外地市场,能不严重亏损吗?

就拿此时的百代唱片来说,只是录音室和唱片工厂的机器设备,加起来价值就高达400万银元,小商人哪里玩得转?

主要原因是时局动荡,从中原大战到一二八事变,搞得百代唱片的发行业务困难重重。

所以现在中国的唱片公司虽然数量有数十上百家之多,但都只能称为皮包公司。只有百代、胜利和大中华三大唱片巨头,才拥有唱片录音、灌制和发行能力。

当天上午十点半,李楷生带着周赫煊来到徐家汇路1099号,地点位于后世的徐家汇公园内。

此君上任做百代唱片的华经理后,立即选贤任能,招聘音乐人才。同时,又借中国人的抗日救亡心理,积极发行大量的爱国歌曲。比如新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就是由百代公司推出的。

这是一栋三层的红色小洋楼,如今是百代唱片公司总部,新中国成立后,即为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唱片厂地址。对于中国人来说,此地留下的最为深远的影响,就是诞生了《义勇军进行曲》,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但在历史上,李楷生却是百代唱片扭亏为盈的关键。

李楷生得意的介绍道:“周先生,你别看我们的公司大楼只有三层,但里边的录音机器价值上百万元。我们在全国都有员工,工人总数量超过1500人,这是胜利唱片和大中华唱片拍马都赶不上的。”

仅在去年上半年,“中国唱片公司”的毛利润就达到10万元,但“总发行所”却亏损足足8万元。抛开各种支出成本,百代唱片其实已经连续亏损四年。

李楷生把周赫煊带到一间办公室,介绍道:“周先生,这是我四月份才高薪聘请来的优秀人才,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聂耳先生。录制唱片的专业事项,你跟聂先生具体讨论吧。”

在英国留声机公司收购百代以前,百代唱片在中国主要有“总发行所”和“中国唱片公司”两个机构。

这些华人经理的主要责任,其实是负责沟通人脉渠道,基本上是不管公司经营的。

“确实厉害。”周赫煊点头附和。

一般情况下,民国外资企业的华经理只是摆设。因为政府规定,每家洋行(外资公司)都必须聘任华人经理,洋鬼子们只好找一些买办当经理。

对于唱片行业来说,一直到1980年代以前,那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才玩得转。

就在今年初,英国留声机唱片收购了中国百代唱片的母公司,随即进行了一系列公司结构整合。原本的“总发行所”和“中国唱片公司”合二为一,行政效率大大提高,而李楷生这个华经理也是在那时候被聘任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