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当官了
周赫煊当官了,是教育部的官。
“没问题,”周赫煊笑道,“我明天就回天津,你们讨论出了结果,直接给我发电报即可。”
教育部的荐任官共8人,其中秘书长1人,司长3人,参事4人。
就在钟观光、谭熙鸿高兴之时,周赫煊又说:“但我有一点要求,那就是北大以后不能公开喊出革命口号,不能公开出版革命刊物,也不得组建革命性质的社团。”
周赫煊以前没有任何政府职务,所以比较适合做荐任官。
“这个嘛,”谭熙鸿皱眉道,“似乎有违北大的自由校风。”
最高级的是特任官,由政府以特令形式任命,比如中央各部部长,以及地方省长;接下来是简任官,由政府挑选合格官员担任,比如中央各部次长和省政府委员;再后面为荐任官,由主管长官推荐人才担任,比如中央各部科长和地方县长。
当教育部任命书下发到北大时,那边的教授们集体懵逼,连夜召开北大评议会。
周赫煊说:“一切照旧,我只负责找教育部要钱,平时都住在天津。你们自己选一个代理校长出来,自行管理日常校务,我不参与其中。”
周赫煊怀着深深的恶意联想:难道是因为行政官员便于贪污,所以才用高薪来补偿技术官员?
钟观光和谭熙鸿相视一笑,俱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喜意。
北洋政府的薪水很有意思,技术官员往往比行政官员拿得多。比如副部级别的行政官员,薪水最高才500元,而同等级的技术官员最多可以拿800元。
周赫煊放话说:“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我请辞校长职务。”
北洋时期的官职,一共分为九等二十二级。
周赫煊属于两边拿捏,先向张作霖要钱、要承诺,再向北大提各种要求。反正是张作霖和北大想要尽快解决问题,他只负责从中牵线而已,随时可以抽身不管。到时候头疼的,也还是张作霖和北大。
他年纪轻轻、资历不足,张作霖想安排他担任北大校长,就必须给个比较体面的政府公职。
钟观光说:“明诚你提的这几点要求,我可以代为转告北大评议会。至于具体的答复,还要大家讨论后再做出决定。”
事实上,蔡元培在北大做校长的时候,就当了好几年甩手掌柜。一直由蒋梦麟担任代理校长之职,负责处理校务问题,而蔡元培则在欧洲旅游。
整个过程完全符合正规程序,先由教育总长任可澄发出邀请,得到周赫煊应允后,再通过教育部正式下发荐任书。周赫煊摇身一变就成为北洋政府的县处级官员,等级比地方县长略高,每月官俸360银元。
蒋梦麟几个月前上了张作霖的黑名单,如今已悄然南下,投奔国民政府去了。北大现在的情况非常尴尬,校长蔡元培辞职不干,代理校长又玩失踪,校务只能由学校评议会来处理。
秘书长和司长如今都满员了,唯独参事还有空缺,周赫煊自然而然的荣升教育部参事。
如果周赫煊履行承诺,不管北大日常事务的话。那北大自己再选个代理校长就是,跟以前没啥两样,这是北大师生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