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长江大桥
即广州到武昌的铁路段线。
“这点钱,我还是拿得出来的。”周赫煊轻松一笑。
何为粤汉线?
不说磺胺和套套生意赚的钱,只是那场美国大股灾,周赫煊就足足赚了700万美元,躺在银行里都快发霉了。而现在的银元兑美元的汇率是1:2.37,1000万大洋也就420万美元而已。
“粤……粤汉线?”宋子文愣住了,随即哈哈大笑道,“明诚兄想太多了,粤汉线不用你投资。国民政府就算再缺钱,也不敢挪用粤汉线的修筑资金,那是蒋委员长亲自过问的铁路干线。”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由于连年军阀混战,政府再也顾不上修建粤汉铁路。只能由各地商人零敲碎打,年复一年的修路,终于陆续修好各个路段,只剩下工程难度最大的株(洲)韶(关)段——按照英国人的勘测和设计,这条路段需要打通70多个隧道。
这座长江大桥至少要修两年,等通车时,日军已经开始全面侵华了。到了武汉会战期间,要么是日军派飞机轰炸大桥,要么是国军撤退时炸毁大桥,反正这座长江大桥肯定千疮百孔,说不定还没等到抗战成功就直接完蛋。
但这还只是开始,美国暗中各种挑事,还把比利时拉下水,甚至英法德等国也想进来分一杯羹,再加上中国商人筹款不利,粤汉线的修建一拖再拖。
周赫煊投资的那1000万大洋,百分之百打水漂。
这条铁路已经修了快40年了,最初由盛宣怀引进美国资金筑路,但引起粤、湘、鄂三省绅商的不满,强烈要求满清政府收回粤汉线的修筑权。经过数年的扯皮,张之洞站出来支持本国商人,粤汉线变成了官督商办。
等中国发行法币后,银元的国际汇率还要暴跌。周赫煊顶多投资350万美元,就能完成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
“粤汉线。”周赫煊笑道。
宋子文惊叹道:“还是你厉害,1000万元都不当回事儿。”
听说周赫煊想要投资修铁路,宋子文有些诧异地问:“明诚兄,你想要注资哪条铁路的修建?”
周赫煊没多说啥,只希望自己建的长江大桥,别在战争当中被摧毁就行。
“我答应投资修桥,”周赫煊突然睁开眼睛,死盯着宋子文说,“但南京政府必须保证,我投资的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修桥上面!谁要是敢贪污,老子就终止后续资金,让这座桥直接烂尾!对了,我要安排一个人做财务监督!”
粤汉线,可以说是日军占领广州以前,抗战前期的国家生存大动脉。
朱湘那位愤青老兄,已经把《非攻》杂志的同事得罪得差不多了,非常适合做武汉长江大桥的工程财务监督。朱湘虽然不懂财务知识,但可以给他聘请一个专业团队。
两湖地区是抗战打得最胶着的地方,那时东南沿海被日本占据,西南地区又交通不便,于是英美的国际援助只能走海路到广东,再通过铁路运输(粤汉线)抵达前线战场。
宋子文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周赫煊居然答应了,惊问道:“你有那么多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