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低调俱乐部
梅思平附和道:“周兄说得在理。现在全国上下都闹着要抗日,那些高呼抗日口号的,要么是莽夫,要么是别有用心者。他们偏激、执拗、诞妄、幼稚,较之义和团时代并无进步。依我之见,中国根本没有做好抗日的准备,一旦爆发战争,就是国家民族的末日。凡高呼抗日者,皆乃国贼也!”
周佛海皱眉道:“可现在的主流舆论就是鼓吹抗日,我们要是办一个主张和平的刊物,恐怕会面临千夫所指。”
周佛海捂住流血的小心肝儿,顺着话说:“这国事就如喝红酒,不能太急,一急就没滋味,一急就要坏事!”
陶希圣说:“我们不要直接反对抗日,可以讨论中国文化,讨论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将我们的救国思想慢慢的渗透在其中。”
暴殄天物啊!
持此观点的人还很多,不止有汪兆铭、周佛海这类今后的大汉奸。跟周赫煊交情很好的胡适、张君劢,以及名声极好的顾维钧,此时都属于“主和派”。
说一千道一万,立场和理念不同。
此派人物以汪兆铭为首,刚开始主张“一面交涉、一面抵抗”;《塘沽协定》签署后主张“困守待援”,希望得到欧美列强的支持;现在则高呼“中日提携”,主张与日本建立友好关系。
这比私人仇怨更可怕,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一旦碰到机会绝不放过。
中国“主和派”是在长城抗战失败后兴起的,他们认为中国的军队战斗力低下,与日军作战纯属以卵击石,近乎于毫无意义的牺牲。
“这主意好!”梅思平拍手大赞。
梅思平说:“周先生,报社那边还要加把劲啊,许多大报都不想得罪周赫煊,甚至就连《中央日报》都没有介入。”
说白了,在座的四人都属于“主和派”。
周佛海笑道:“放心吧,汪院长(汪兆铭)那边已经沟通好了。最早明天,《中央日报》就要刊发社论,严厉批评周赫煊的低劣品德。”
“思平所说,真乃金石之言!”周佛海拍手赞叹。
“不仅要搞倒周赫煊,我们还要创立自己核心刊物,”陶希圣说,“胡适创办了《独立评论》,周赫煊创立了《非攻》杂志。前者的政论文章还算客观,后者竟一味鼓吹抗日,这如何能忍?我们也要创办一个刊物,宣传我们的主张,让那些叫嚣抗日的莽夫们冷静冷静!只有隐忍,中国才有出头之日。勾践能够卧薪尝胆十年,现在的中国又怎能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