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闲谈
此时此刻,胡适和张奚若争吵不休,一个坚持认为应该使用外交手段解决东北问题,一个坚持认为只有奋起抗战才是出路。
“谁要见我啊?”门口突然传来周赫煊的声音。
林徽因突然问周赫煊:“周先生是什么观点?”
“真的?”丁文江兴奋道,“我对他可是慕名已久,一直想亲眼见见。”
周赫煊苦笑道:“我的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南京政府和地方军阀怎么看。东北在短期之内,是肯定无法收回的,而日本消化东北也需要时间。鉴于国内混乱的局面,现在能够做的,只能是积极寻求列强帮助。”
张奚若可不给胡适面子,当众反驳道:“如何靠外交解决?弱国无外交,所谓外交手段,不过是摇尾乞怜而已。现在的当务之急,该当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没过多久,胡适、徐志摩和傅斯年联袂而来,大家纷纷热情问候。
从二人的对话当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胡适偏软,张奚若硬得很。他不服就是干,以后不但怼老蒋,还要骂太祖。
“茶吧。”周赫煊坐下说。
所以到七七事变前夕,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胡适和张奚若做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反应。
林徽因端着咖啡过来,笑道:“今天周先生也要来,估计就快到了。”
“列强哪有好心?”张奚若愤懑道。
“不迟,有些人还没到呢,”林徽因问,“明诚是要茶,还是咖啡?”
胡适深感中国的对外无力,害怕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因此主张用热河省换取华北的安宁,他认为中国抗战是没有希望的。而张奚若呢,则大声疾呼要求抗战,而且指名道姓地怼宋哲元(华北当局负责人),导致《独立评论》停刊数月之久。
周赫煊大步走到客厅,抱拳道:“诸位先生好,我来得有些迟了。”
当然,胡适只是性格软弱,他那颗爱国之心不容置疑。后来淞沪会战破灭了日寇三个月占领中国的野心,顿时让胡适看到抗战希望,从此变成积极的抗战派,还奉劝过汪兆铭等汉奸不要乱来。
梁思成拍手笑道:“哈哈,说曹操,曹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