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麻烦真多
数日后,当周赫煊回到天津时,李石曾真的厚着脸皮上门求助。结果他连周家大门都进不去,只得到一个字的回复——滚!
北平大学院外,抗议学生是隔三岔五就要来一趟。
李石曾猛然站起,然后哈哈大笑:“明诚真乃奇人也!”
周作人本来属于“五四健将”,但近年来思想转变很快,渐渐开始质疑他曾经积极推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北大学生们在五四运动中的作为,让周作人感觉华而不实,对国家和民族没有啥用处。
“关周赫煊什么事?”周作人好奇地问。
曹汝霖属于亲日派,并主持签订卖国“二十一条”,给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埋下苦果。义愤填膺的爱国青年们,一把火将赵家楼给烧了,此事震惊中外,有人痛批行为过激,也有人持赞赏态度。
李石曾这才反应过来失言,他连忙说:“没事,没事,教育经费有着落了。”
但教育系统独立于政府,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吗?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周作人于是坚定地支持李石曾,并被李石曾任命为新组建的“国立北平大学文学院院长”。换做并校之前,这个职务只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而已,但并校之后,却管理着北平所有的非师范、非法学类文科学生。
恐怕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掌握着权利的专家学者们,自然而然会官僚化,形成教育系统里的小朝廷。
在周作人的眼中,蔡元培是把北大,以及北大的老师和学生都卖了,他打心里认为蔡元培是个伪君子。
李石曾和周作人讨论半天,也没商量出个好结果,他们完全拿北大护校学生没办法。
此楼原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赵文肃的府邸,后来成为北洋交通部长兼财政部长曹汝霖的宅子。
周作人建议道:“石曾先生,周赫煊在北大学生中很有威望,不如让他劝劝学生们停止闹事。”
赵家楼,说的是五四运动中的“火烧赵家楼”事件。
“再去麻烦他,恐怕不好吧。”李石曾有些心动。
周作人坐着黄包车,鄙视地看了学生们几眼,正大光明地走进办公大楼中。他不怕学生们闹事,甚至主动写文章大骂冲击李石曾住宅的学生:“此辈以重打赵家楼自豪,其实乃五四精神之败类,北大前途因此未可乐观。”
可蔡元培却数次公开辞去校长职务,摇身一变成为南方政府的教育部长。
就在此时,秘书突然冲进来,高兴得连门都没敲,欣喜大喊道:“院长,何其巩(北平市长)答应拨款了,每个月30万元教育经费,由北平市政府财政承担。”
两年前,北大由于张作霖的打压,陷入建校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周作人积极串联,苦口婆心的劝蔡元培回来做校长,认为只有蔡元培才能救北大。
“真的?”
另外,周作人还很痛恨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