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贪腐
周赫煊写了一道“友谊长存”的短幅,落款用印,白修德拿去装裱之后便出发前往河南。
《大公报》,重庆总部。
“哈哈,原来是老费。他在清华教书时就非常严厉,你在他手底下没少吃苦头吧?”周赫煊大笑。
“唉,”胡政之说,“我给周先生打个电话。”
白修德颇为自豪地说:“当然吃了苦头。导师认为汉语太难,害怕学生浪费精力,所以提出了‘本科生不适宜学汉语’的不成文规定。当时学习汉语的本科生只有两个,导师总把试卷出得很难,试图让我们打退堂鼓。于是另一位同学放弃了,而我则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个学习中文并通过了考试的本科生。”
“我要揭发的就是贪污赈灾款!”王云笙把手里的钢笔一摔,“2亿赈灾款还不够河南灾民每人买一斤米,就这样还贪污,到河南时只剩下8000万了。这8000万居然还有人贪,王汝泮作为河南灾情调查委员会副主任、三青团河南支部主任,竟然贪污赈灾款回老家购置土地!是可忍,孰不可忍?若此新闻不能见报,那我请辞《大公报》总编一职!”
“看来你语言天赋不错。”周赫煊说。
“多谢。”白修德把影印件小心收好。
……
周赫煊道:“是我该感谢你们才对,希望两位能真实的报道灾情。”
胡政之缓缓地放下电话,对王云笙说:“发!”
“一定,”白修德没有再提河南灾荒的事,而是聊起了闲话,“周先生,我在读大学的时候,经常听导师提起你。导师说,你是他所见过的最清醒的中国人,他和你的交流总是那么愉快。”
胡政之说:“总是有用的。中央不但降低了两成的河南征粮额度,还法办了许昌县长,前几天又追拨了2亿赈灾款过去。”
白修德道:“在学习汉语之前,我就已经掌握了希伯来语、拉丁语、德语、法语和意第绪语。我第一次对汉语感兴趣,是在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里,看到墙上那些汉语书法作品。那太美了,已经脱离了文字的范畴,每个毛笔字都是精妙的艺术品。对了,周先生,在我离开重庆之前,能向你讨要一副书法作品吗?”
“见蒋委员长有用吗?周先生都见他好几次了。”王云笙愤怒道。
“当然。”周赫煊经常向别人求字,找他求字的还真不多。
胡政之快步走进总编室,对王云笙说:“王总编,这篇新闻恐怕不能报道,极易对抗战大局造成不利影响。你先把稿件撤下来,我立即去面见蒋先生。”
“那就准备停刊吧。”周赫煊说。
周赫煊笑问:“你的导师是谁?”
胡政之拨通周公馆的电话,把情况都讲了一遍,说道:“明诚,王总编坚持要刊发此新闻,我是劝不动了。我只说两点后果,第一,必然对抗战大局不利,第二,《大公报》必然再遭停刊。”
“费正清先生。”白修德道。
“请便!”王云笙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