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和平分手
婉容很快就拿到五万元分手费,她如今暂居在周赫煊隔壁。一个人住六间房子,每月房租100元,还专门雇了两个女仆伺候,另有两个仆妇,分别负责做饭和洗衣。
胡政之道:“还不是报道南方政府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不仅罚款,还让我们登报纠正错误。”
皇后嘛,当然要生活得风光,她才不像文绣那样能过苦日子。
“因为什么?”周赫煊问。
自由是自由了,可婉容发现她高兴不起来。因为整日孤独寂寞,无所事事。以前参加宴会派对,都是溥仪带她去的,她搬出来住根本无人邀请。
溥仪靠什么过日子?
就拿《大公报》这次报道收回英租界来说,因为害怕得罪张作霖,特意在南方国民政府前面加了个“伪”字。结果因为肯定了革命政府举措,在舆论立场上有问题,还是被认定为“涉嫌扰乱政体”。
当然是变卖古董,他还没被赶出宫前,就让内务府的官员盗运出1200余件书画精品。其中包括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曹娥碑》、《二谢帖》,还有钟繇、怀素、欧阳询等人的真迹,甚至还包括司马光《资治通鉴》原稿。
这三条禁止刊载的内容,实在太过宽泛笼统。只要当权者有心,随随便便就能扣帽子,轻则罚款,重则查封。
这些文物,后来大多数遗失在东北,被日本人得去了。
胡政之苦笑着走到周赫煊办公室里,扔出一张公函说:“又被罚款了,五百大洋,下次该罚一千了吧。”
似乎,婉容闲得只剩下数钱玩了。
《大公报》报馆。
民国初年的新闻法规,主要依据袁世凯颁布的《报纸条例》(即《出版法》)。其中第十条规定了禁载事项,前三项为:一,淆乱政体者;二,妨害治安者;三,败坏风俗者。
四年前,仅是估价卖给汇丰银行的珍贵古董,就有80多件。
《大公报》自然要报道此事,但却惹来张作霖不满。
由于溥仪倒卖文物事件闹得很大,他现在已经不敢明目张胆了,于是就需要中间人。罗振玉这个古董贩子经常和日本人交易,自然成为溥仪的“理财”帮手。
北伐战争让英国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损失惨重,所以英国人开始胡作非为,惹来滔天民怨,上月初汉口还爆发了反英怒潮。南方革命政府顺势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这无疑是晚清以来的重大外交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