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势不可挡
这可真是半句废话也没有,少宰雷厉风行,果然是名不虚传。
扬州的街道,虽然也算是繁华,但是还是无法和汴梁、洛阳等地相比。
淮扬扬榷,就是当地的重中之重,因为蔡京的改革,让淮扬一带怨声载道,繁荣程度一落千丈。
杨霖使了个眼色,陆谦等人直接拔出刀来,站立两侧,护出一条道路来。
当时他为了得到赵佶的宠信,为朝廷急剧敛财,把地方上给坑苦了。
杨霖点了点头,道:“你派人去一趟驿站,把这封信交到汴梁文教司蔡京手中,另外去扬州衙署,让知府召集扬州从五品以上官员,来这里见我。”
扬州的钦差行辕,就设在杨霖的府邸,回到这里之后,所有的下人都凑了上来,喜滋滋地欢迎自家少爷。
亲卫出去之后,杨霖指挥着几个侍女,搬起小凳子,在院子里整齐排列出来。
而且官方晒得盐,因为没有竞争,常常是掺杂一半以上的沙土。
不一会,扬州高官们兴高采烈前来拜见,一见满院的小椅子,纷纷愣在原地。
官场学问实在太大了,一张椅子怎么摆,一杯酒怎么倒,一杯茶怎么敬都可以隐含极大的寓意,哪里会出现如今这样,摩肩接踵,人挤着人的场面。
而且今后历代的统治者,都看到了这个敛财妙招的厉害,无不有样学样,从此汉人普通百姓吃盐就是个老大难问题。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是自从莒县的事情之后,便让其后的淮阴、扬州都有样学样,急着窜到杨霖跟前,准备提出一些政见,也能像范宗尹一般平步青云。
杨霖自问不需要这样的敛财手段,来为朝廷增加财政收入,便有意彻底革除此举。
不过朝廷垄断盐茶的下场,就是让民间深受其害,许多偏远地方的百姓,一粒盐难求。
直到杨霖出来,笑着道:“诸君,各自入座。”
蔡京的盐法变革,是他所有为政举措中,流传最广的。后世的明清两朝,都在沿用,因为他的盐政,让朝廷的收入大幅增多。
诸位官员哭笑不得地按资排座,一一落座之后,杨霖道:“今天把你们叫来,不为别的,专为淮扬盐榷。”
如今并不是扬州最繁华的时候,因为蔡京的新政,让两淮的盐商凄凄惨惨,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