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赤阳观老道士
被称为杨幺的少年,兴奋地道:“小明王人在大理,此事千真万确!宋军大营中,很多人都知道。”
楼内铺着白色细藤编成的草席,旁边放着一只小炉。
大堂内众人霍地一下,全部站了起来,钟相扶住来人的肩膀,问道:“杨幺,你说什么?小明王何在?”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乃是赤阳观的掌教赵志静,双手微举,温言道:“张巡抚,请用茶。”
“钟护法!查得重大消息,有岭南的弟兄来报,小明王如今不在汴梁!”
现在明教的主力,钟相义军,已经准备南下打大理了。
江南道士们,派人到汴梁,求来了赤阳观这个名字,在饶州鄱阳湖畔的山林间修建。
但是明教和王金刚约定的是,攻取杭州,北上苏州,占据江南的半壁江山再说,隔江和宋廷对峙。
赤阳观内,楼观飞鸟一样凌然于峭壁之巅,面对着莽莽群山,周围三面悬空,建着朱红的游廊,栏内垂着浅黄的竹帘,里面悬挂纱帷。
但是他在大理,就好办多了,南边是宋廷的薄弱环节。
对坐的是江南总督兼巡抚,罕见的总揽一省文武的封疆大吏张叔夜,他可谓是十三个省里唯一的一个,就连秦陇当年的种师道,也没有这个待遇。
那纱帷薄如蝉翼,在观内望去,山间的景物尽收眼底,然而就这样一道轻纱,便将随着秋雨而来的寒意和潮湿尽数隔绝在外。
大堂内众人都带着一丝喜色,打进汴梁救出小明王,何等的艰难。
秋雨凄凄,楼观内却暖意融融,宛如自成天地。
若是有小明王在手,教众们必将信心百倍,而且在场的多是明教骨干,对明王转世一说,十分相信。
细雨落在檐顶,发出春蚕般细碎的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