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改良膳食
准备提出困难的时候,杨霖已经提起罐子走了出去,陆谦上前道:“少宰,接下来去哪?”
然后十岁以下的儿童,若是得病,可以在当地校舍享受免费的治疗。
“去蔡京那里,这件事还得和蔡京商议才行,这些人水平不够。”
比如说,以前文教司收缴的寺庙土地,分出一些给当地的医校,供草药种植。
养殖乳牛,乳羊,可比单纯的进羊肉吃有用多了。
不过杨少宰既然提出来了,也不会占用多少的人力,也不会花费太多的钱财,白时中、张叔夜等人也就不想反对。
如今朝廷税收大大增家,边关又没有大的威胁,战线都推到了长城以外,南洋还在不断开发,杨霖确实有这个底气发一些福利。
两个大佬不表态,其他人当然是摇旗呐喊,十分拥戴。
赵佶时候,一个园林一年内的修葺支出,就足够养活几十万百姓。
杨霖大喜,这些官员还是比较开明的,他马上说道:“引进来了之后,需要地方养殖,还需要试验正确的食用方法。最重要的是,晒干之后的乳酪,可以用来充作军粮,使我将士有远征的资本。”
很快就敲定了奖励制度,不仅如此,还有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
农耕社会,对牛的依赖比较大,就怕引进之后,奶牛被人用来耕地。
杨少宰身先士卒,发展人口的时候,蔡京也没闲着。
最好是朝廷先办几个官办牛奶厂,这和蔡京的那套居养制度,可以结合起来,肯定事半功倍。
为此付出一些财政支出的代价,是绝对值得的,只要上层省下一些虚头巴脑的支出,就绰绰有余了。
“这一切,还要麻烦诸位啊。”
人口,是一切的根本,这个时代还有无数的资源,等人去开发,去占有。
众人一听,心底暗叫一声不好,上当了!
减少死亡率和增加出生率一样重要,而且蔡京就是居养制度的创始人,可以说是世界上国家福利最早的推行者,制定这种制度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