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沉舟侧畔千帆过
张叔夜将棋盘收好,心里咯噔一下,暗道完了,对厢兵不是祸,那么对造成厢兵这般局面的文官武将呢,只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大理国本来有八府、四镇、四郡。
生怕眼前这个让人谈之色变的都尉府提举再举屠刀,张叔夜试探性地问道:“依殷提举看,此事该如何处置?”
“不错,总的来说还是顺利,你们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本官坐镇此处,就是为了帮你们排忧解难。”杨霖听了众人的汇报,兴高采烈,意犹未尽。
“哈哈,殷某不过是一个小小提举,如何敢妄言如此大事。”
距离推行新政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众人各自带着本府的一些干吏来此。
“殷兄何必过谦,谁不知道你是少宰的智囊一般的人物,还望不吝赐教。”张叔夜笑吟吟地问道。
“这棋盘上可以握手言和,但是江南这局势,只怕不能善了。”殷慕鸿轻声问道,眼皮都不带抹一下的。
杨霖仔细一想,大有道理,这里都是乌蛮兵,难保不会有人起了异心。
张叔夜一看,就知道他早有定计,这个人是杨少宰的心腹,亲近无比的人,据说女儿也是杨少宰的爱妾。
腾冲府知府刘思远起身抱拳道:“少宰,此地兵马,多为乌蛮三十六寨的土兵。这些人毕竟都是曾经土司领主的私兵,若是暗中有人撺弄,我们只怕会措手不及。不如从别的地方调兵,来到大理镇守,也算是有个威慑。”
他的意思,很有可能也会是少宰的意思,张叔夜无意在江南大开杀戒。
羊宜咩城,杨霖的别院内,八位知府齐聚于此。
“此事须得这么琢磨,你看京营禁军,他们的毛病不比厢兵少,甚至是远远大于厢兵。禁军将门世家,比江南武将更为胆大妄为,少宰是怎么做的?
八位知府,全都是杨霖从汴京调来的文官,在这块久离中原的土地上,试行将来会推及整个大宋的新政。
他把禁军世家连根拔起,但是却施恩于六十万兵户。这些饱经禁军世家压榨的军户、军属,都从奴役中被解救出来。强者依然为兵,待遇十倍于前,弱者也有个生计,不再为人牛马。今日之事,对江南厢兵,是福不是祸啊。”
如今几乎是保存了八府,另设一个曲靖府,统辖大理三十六部。
这一批官员,都是杨霖精挑细选出来的年轻人,他们都曾在延庆观下的学堂待过,饱受杨学的务实思想熏陶。
大宋弊端在他看来确实严重,但是少宰的所作所为,有些矫枉过正了。
所有的官员都畅所欲言,在远离权力中枢,甚至远离故乡的异族土地上,没有勾心斗角的算计,没有尔虞我诈的心计,大家齐心协力就为了完善新政。
哪有这般杀戮的,这不是暴君所为么……有一些人,应该是可以劝回正道的吧。
不同于死气沉沉,腌臜肮脏的大宋汴梁官场,此地充满了朝气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