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千年风华
一路风平浪静,来到华亭海港,转为陆地。
要知道,这样大的城市,不实行宵禁,是很大的魄力。
杨霖也被吓了一跳,远远地望见前面的景象,心中一阵唏嘘。
不光是征战将士有赏,整个汴梁都跟着收益,非但文武百官有赏赐恩荫,汴梁城中只要你是六十以上老人,都会恩赏酒肉,蒙准提前上灯,直至上元佳节,宵夜不禁,烟花不管,尽情关扑,全城狂欢。
靖康浩劫之后,这一切都烟消云散,在铁蹄下,化为北上五国城沿途耻辱的尘沙。从此这个星球上,再见东京这般的风华,只怕是唯有千年以后,借助科技爆炸,才又营建出这等大城,这等的风采……或者文人的笔墨间,将这极盛的景象,累世传颂。
大宋对百姓,尤其是汴梁百姓,算是比较宽松的。上到天子,下到群臣,都喜欢与民同乐。
此时此刻,汴梁实际人口只怕已经远远超过两百万,达到接近三百万人的地步!这个数字,除了曾经的大辽之外,放在当世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极其强盛大国的人口数字了。
一声金鼓响,让人群在爆发前沉寂了片刻,远处慢慢过来一队骑兵,看盔甲分明是京营新军,共有四万人在外作战,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折损。
神宗时候向南增筑城墙,将一片新起民居尽可能的保护在汴梁城防范围之内,但是到了此刻筑城墙外,又多了几万户百姓,十几万人口,绵延出去十几里远近地方。
全师而还的景象,让百姓们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的欢呼,尤其是他们为首的几个,举着破破烂烂的交趾李朝军旗。
大宋又不和唐朝一样按照严格的坊巷制度,民居市场宫观栈房亭台错杂,更是显得热闹之极。
“这是谁安排的,好俊的手笔。”杨霖啧啧称奇道。
汴梁城郊,早就挤满了人,等待着迎接杨霖和汴梁子弟兵凯旋归来。在城郊的官道两侧,挤挤挨挨的都是人头攒动。
陆谦笑道:“属下听人说了,是高殿帅所为。”
杨霖马不停蹄,赶回汴梁,终于在元旦之前,回到了阔别许久的东京。
“衙内除了没有真本事,其他的样样不弱于人啊。”
本来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百姓们,只见为首的小将,将军旗仍在汴梁的护城河外,一把火点着。
经过百十年的发展,这个数字早就破了百万。尤其在南面连同汴河水道方向,依附这个供应国都大动脉而新起的建筑最多。
不停地有后续的骑兵,将手里的敌军旌旗扔进火堆,反应过来的百姓们直接陷入了疯狂。
汴梁在大宋开国的时候,举城军民就有数十万,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大城。
这是何等的威风霸道,不由得让这些寂寞了许久的百姓,面红耳赤热血澎湃,仿佛亲身经历过这场实际意义上的灭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