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奇葩皇帝出考题
蔡京点了点头,沉声道:“就这么办!”
“钱字孔方,相亲如兄,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无论何事,非钱不行。”
释然之后,随即就是狂喜,这要不是提前得到消息,谁能在殿试之前去看《易经》呢。就像是明天高考数学,考生却突发奇想去看古诗词一样。
杨霖这个孩子的品性,没有人不挑大拇哥,当然……那是以前的杨霖。
“哥哥之恩,杨霖没齿不忘。”
围绕在他周围的掌柜、伙计纷纷出声附和,少东家高中省元的消息传来,东家是敞开了赏赐,底下所有人都跟着沾光,大家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杨戬不无得意地说道:“只要状元郎将来别忘了和老哥哥的这段情分就好。”
杨霖愣在原地,考《易数》?
这样的见识,在遍地豪商的江南,也不多见。
易数是道家的典籍,素闻赵佶崇信道教,没想到竟然轻佻至此。
这一番话下来,足见杨通能混出“财大气粗”这个名号,绝非运气好。
殿试乃是国家大事,他也敢这么任性的么?
“我儿子中了省元,咱们杨家不能悬挂如此字画,徒惹人耻笑。要知道,如今的杨府可不只是我杨通这个商人的宅院了,而是连中两元的我儿的故居,多少都得带点墨水味,不然对不起我那连中两元的儿子啊。”
三人在蔡府小聚,蔡京吩咐下去准备酒菜,席间还是对前些天被弹劾愤愤不平。
以前的时候,杨通最喜欢的就是这幅字,但是现在却兴高采烈地指挥下人将这幅金丝楠木装裱的字拆下来。
杨霖停下筷著,说道:“前些日子童公公出征,这些谏官将太乙宫走水说成是警示,让人笑掉大牙,惹得官家下诏,现在西北捷报传来,官家岂能没有羞恼,不如趁机将过错全部推倒他们身上,既为公相报仇,又可以给官家一个台阶下。”
在扬州府,杨通的书房内悬挂着这样一副字,出自西晋鲁褒的《钱神论》。
杨通面色一寒,骂道:“放屁,我跟你们说,咱们可不能给霖儿找事。我们在扬州,还愁没有钱赚,此地乃是天下漕运中枢,钱财便如流水一般。往南有苏州带织户密集,可经营棉布,若将苏浙的棉布、丝绸,徽州的茶叶、竹木运销于四面八方,再把长江中上游的木材、粮食运至长江下游贩卖,还可利用运河航道,将北方的棉花、大豆运至江南,再把江南的特产运往北方,扬州处天下之中,还可经营盐业;往西有徽州虽贫穷,也可经营典当。”
但是想到他是大名鼎鼎的宋徽宗,杨霖也就了然了,有啥事是他干不出来的。
杨家典当行的掌柜赵金笑呵呵地说道:“东家,咱们大郎此番高中,必是外放的大员,何不早做打算,去他上任的地方,怎么说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您说是不是?”
其实杨霖不知道,这还不算什么,再过几年他还敢在殿上考《黄帝内经》呢。
自从京城传来消息,杨通已经乐得两天没合眼了,日日在祠堂内和祖宗先人汇报,不然就是到云妙观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