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为官
貌似也没什么复杂的,巴格达的贵族不也是喜欢用马木留克吗!
胡人在大唐没有根基,而且骁勇善战,用他们成本不高,又不用担心他们功高震主,反过来抢了主将的功劳。
这个逻辑上也算通顺,只是有一位问题,那就是胡人的权势越来越大,还会不会甘心充当工具人?
一旦他们反叛了,朝廷又拿什么制约他们?
很显然,唐朝就是玩脱了。
至于安禄山从军的原因,也十分魔幻。
他因为偷羊被抓,落到了幽州节度使手里。
结果这位节度使见安禄山是个二百多斤的大力士,十分勇武,觉得杀了白瞎,就收到了麾下,充当打手。
就在这个过程中,安禄山认识了史思明,两个人的使命都是抓捕俘虏,说白了,就是以胡制胡,他们干得十分卖力气。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就像成吉思汗在起兵之前,也是大金的忠臣孝子,至于满洲的野猪皮,更是等到了“杀父仇人”李成梁去世,才敢起兵,忠诚度足以让吕布汗颜。
类似的案例简直不要太多,马木留克也不建立起自己的王朝!
还有,那个跟安禄山一样,都是二百多斤大力士的阿明,不也疯狂乳英……还有堪称仁君典范的马西挨,一人战五常的卡大佐。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在不断扩张的时候,肯定要吸收外族人士,为我所用,巩固统治根基。
可一旦走上了下坡路,这些外族人没什么忠诚,通常会赘婿噬主,在下坡路上,猛踩一脚油门……断送了大好局面。
假使大唐没有那么空虚衰弱,安禄山手里的实力也没有那么强大……安史之乱或许就不会发生,安禄山当一辈子大唐忠臣,也是可能的。
那问题出在了哪里,能不能避免?
“官家,臣以为大唐之失有二,其一,接受诸部内附之后,并没有打散重编,反而让他们聚居一处,生息繁衍,十分团结,实力也越来越大。”
“其二,大唐的兵归将有,导致一些节度使可以任用私人,尤其是安禄山这种没什么根基的胡人,更是受到欢迎!”
为什么喜欢用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