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魏忠贤的去留
继续分析应该从哪开始下手。
问题很明显,首先要解决的是军事,是后金与山西民乱,这俩问题不解决,别的都无从谈起。
到了明亡,这些太监大都没有什么太大恶名,反倒是朱由检,被黑的体无完肤。
既然如此,要你们何用?
劳资用你们是为了对抗文官的,不是让你们交朋友的。
总而言之,武强需要一个打手,而魏忠贤则是个可靠的强力打手。
当然,也仅仅是打手,除此之外不要期望他能有什么惊喜。魏忠贤野路子出身,最大的问题就是纵观其行为,没有政治家的视野与能力,只有小农式的见识和狡猾。
怎么选?
当然选听话的!
当然,也不是说离了魏忠贤就不行,重新扶持一个阉党也是一个选项。
可惜,既费时又费力,一时半会也没有合适人选。
崇祯朝有名的几个太监,比如曹化淳王承恩高起潜等都不行,忠心没问题,能力不行,这些人都是被儒生教出来的,做事也与文官一样循规蹈矩束手束脚。
比如同样是拉帮结派,魏忠贤就只会认干儿子干孙子,人家东林党就高明多了——讲学认同门,多么高大上。
如果没有武强穿越这个因素,限于魏忠贤的见识能力,即使留着他,顶天也就是能给大明续命十几年,要治好大明的综合症是绝无可能的。
不过,有了武强这个意外因素带来的后世对明朝灭亡的各种反思与检讨,搭配着魏忠贤的狠辣手腕与执行力就相得益彰了,挽救大明也不是不可能的。
“留下魏忠贤!”武强打定了主意:“嗯,后手还是要留的。”
政治是冰冷与血腥的,权力是需要制衡的,像天启那样的信任度,武强自问是做不到的,一些必要的安排还是必须的。
尤其是曹化淳,这厮与东林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
最闹心的是这些太监都比较爱惜名声,这就不能忍了。
你们要名声,谁来干脏活?
难道让朱由检替你们干吗?
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么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