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钱袋子
“东林诸君不能用吗?宫里曹化淳王承恩几人都是老人,比魏忠贤可靠多了。”周皇后是受的儒家教育,天然的反感魏忠贤。
“这世上,朕如果连皇后都信不过,还有谁可信?”是挺大,财政大权独揽,可朱由检委实没有别的人选了,自己又分身乏术,也只能这样了。
“陛下,妾一定做好。”听见朱由检如此信任自己,周皇后收起笑容严肃的说。
旋即一脸担忧的道:“陛下准备留着魏忠贤?您忘了皇嫂当初怎么说的了吗?矫旨啊!”
“矫旨?”朱由检古怪的笑了笑,没有接话。
矫旨,伪造圣旨或者假传圣旨。
田妃最受宠,周皇后时常给其小鞋穿,朱由检这才记起来。
袁妃则很圆滑,与谁都交好。
“陛下希望妾做什么?怎么做?”
“以前皇兄管的太乱了,仅凭几句话就能从库内领取钱物,还有太监需一取十,等等弊端难以尽数。
往后内十二库都归你管,领取钱物必须有票,票必须经你过目核实才发出,票面注明所需物品数量经手人等。
可是,终明一朝,传旨程序有严格规定,从来没有实际案例证明有太监矫旨。
虽然有中旨之说,也就是不经内阁与六科的旨意,但是程序上也有监督制衡,拟定旨意的司礼监与发出旨意的文书房互不统属,还要加盖皇帝的玉玺,怎么可能瞒过皇帝。
除非皇帝在三个环节全部放手交给一人,问题是,这种情况下,还能算是矫旨吗?
况且文官对中旨通常是不买账的,接受中旨的文官会被文官集团排斥谴责,这也降低了矫旨的价值。
“我也不想用他,可不用不行啊。”叹了口气:“国家大事你不懂,以后就别管了。”
就算我用钱物,以后也会先写票交你这里。
领了钱粮在何处如何用掉,以后都要核销,你也不时派人去查看一番。
每三月或半年盘查一次,发现谁手脚不干净的,交给魏忠贤。
朕会让王之心交代十二库掌印,你与袁妃可以边做边学。”
周皇后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陛下,您交给妾这么大的事,就不怕妾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