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宣府
虽然还是很苛刻,却勉强能接受了。
也不分东林党还是阉党了,纷纷上疏说这不是贪墨,是惯例,是太监构陷。
很显然,这对制止贪墨不但无益,反而助长了贪墨之风。
很显然,必须在钱财与官位两方面都惩治,才会让这些人稍有顾忌。
想到这里,又深恨宣府诸人太过贪婪。
宣府每年京运银近30万两,民运粮饷60余万,还有屯粮十几万干脆不见了。
朱由检再三考虑,还是决定给他们一个选择,交出部分钱财,开革了事。
下层军官慢慢的换,也不会闹出什么动静。
这也是长久以来考虑的结果,为以后解决各边军提供一个模式。
因为九边十三镇数万文武官员,他不可能杀个干净。
但是也不会轻轻的放过,交出些银子是前提,革职除籍是必须的。
这么多银子,拿出十万八万的,他还能再派太监清查吗?
看看辽西,看看蓟镇。
这两处同样贪墨,可不管怎么说,人家给了面子,削减了两成多粮饷,他也只能既往不咎——虽然没有明言。
当然,这不包括煽动士卒哗变的祖大寿集团。
“臣遵旨。”魏忠贤舒了口气。
至于文官,有眼色主动点,这样也未尝不可;没眼色还继续手痒的,对不起,谁叫你没有兵权,抄家。
对于贪墨来说,历史上的崇祯可以说是反面教材的典型。
徐光启过手的六万两银子没了,地方官扣留了部分葡萄牙人追偿,崇祯和稀泥,朕不要了。
后来的南明名臣马士英,刚就任宣府巡抚,就拿了5000两公款,崇祯将其遣戍了事。
就这,满朝文武还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