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崇祯纪实 > 134天下之财只有此数

134天下之财只有此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此在朱元璋死后,‘民拿害民官吏’政策也就逐渐无疾而终了。

算缗令本身是针对商人的,后果很严重,直观表现就是物价腾贵。

因此,算缗令仅仅执行三年就废除了。

如果变化成举报赃官的话,则仅比‘民拿害民官吏’少了一些钱财成本。

何廷枢没法沉默,此事是他筹划的,自然也有一些想法:“下官以为,一则由朝廷定期派遣御史巡视,二则令各处按察司严加监察。”

这个问题他回答不上来!

也一直在想,可一直没有想到太好的办法。

汉代告缗令、朱元璋的‘民拿害民官吏’似乎可以参考。

也仅仅是参考,因为这牵扯到一个成本问题。

朱元璋的‘民拿害民官吏’成本体现在举报人身上。

“目下各省也有按察司,也都有数名巡按御史。”曹思诚洒笑:“何府尹以为这些都是摆设吗?”

说起来,对于陋规收归公中,曹思诚还真不是出于私心才反对的。

原因也是前面提过的‘土地产出有限’的观念。

“下官会派遣通判在各州县巡视,亦会亲自勤加巡视。”

“本官相信何府尊会尽职尽力,可是以大明之大,何府尹管的过来吗?

首先是官吏会有衙役、打手等保护,若是再黑一些,还会与地痞无赖勾结,百姓抓捕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是路途遥远的地方,沿途的官员出于官官相护的原因,自然会千方百计的阻挠。

而且沿途花费也不菲。

还有一个说起来令人悲哀的原因,百姓本身抓捕赃官的欲望并不强。

历朝历代,包括21世纪,如果不是逼到绝路,百姓都是宁愿花钱买平安的,没多少人会为了一点权益而与官府作对。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