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什么?饮食结构不健康?
低钠盐适当降低了食盐中的钠含量,增加了钾含量,是普通健康人群的优先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低钠盐并不等于低盐,有肾脏疾病的人,还要注意钾过高带来风险。
另外,少吃含盐量高的加工食品,糕点类、腌制品都是含盐大户。小孩老人吃盐格外注意,控盐从娃娃抓起,婴幼儿食物中,最好不要放盐,这样孩子长大后口味就会比较淡;老人由于味蕾敏感性变差,口味变重,容易多吃盐,因此家人要注意劝导。
第二个方法,增加水果摄入。
《柳叶刀》对水果的推荐量是每日250克左右。要坚持每天吃,成人每日应摄入水果200克至400克。大概每天一个苹果搭配一个橙子或者香蕉,或者是200克的葡萄加上一个雪梨。其次,吃够彩虹色,每天吃的水果颜色越多,摄入的营养成分越丰富。不仅要选用草莓、西红柿等“护心专家”,橙黄色的橙子、柠檬,还要搭配葡萄、黑莓等紫蓝色水果。最好做到每天两种及以上的水果,每周可以更换水果种类。
最后,选对时间吃。晚上尽量少吃水果,食用时间以饭后1至3个小时为宜,不宜空腹吃。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在食用水果时要有所注意。糖尿病患者首选西瓜、苹果、猕猴桃等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建议每天摄入的量为100克至200克;肥胖者少吃榴莲。
其次是水果不足要命在每日水果摄入量方面,东亚数据依然疲软,不过全世界各地区都没达到最佳推荐量。日韩等高收入邻国勉强达到了及格线。
第三,杂粮量也没及格。和水果一样,数据显示,国人杂粮摄入量也低于及格线。同样,全球都没达到推荐最佳摄入量。
按照《柳叶刀》的说法,这种情况想要缓解,需要三种方式。
首先,减少食物中的盐。
我们饮食中的钠摄入,大部分来自食用盐。所以,少吃盐,有意识的避开过咸的食物,做饭少放盐,能大大降低钠盐摄入。
第三点,杂粮替代精米白面。每天125克杂粮看着不多,但是全球各区域竟然都差得远这就很惊人了。对于国人来说,将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面替换为杂粮应该是可以接近这个目标的,而且精米白面在饮食健康方面评价就不高。
《居民膳食指南》就有推荐,每天摄入全谷物及杂豆类50至150克,薯类50至100克,但不同年龄段人群粗粮的摄入有所差异。
然而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针对2.8万余名人的“城市居民盐相关知信行调查”显示,72.7%的学生每周至少吃一次加工食品,只有1%的人能分辨出哪些是高盐食品,其中有1/4的成人没听说过低钠盐等,老百姓对高盐食物和高盐调味品的认知普遍较低,更缺乏主动控盐行为。根本原因与国人过于追求“口味、口感”有关,忽视了健康和营养。
其实想要注意这点并不难,首先买东西前,先看钠含量。平时购买食品时,要养成看产品包装上营养成分表的习惯。营养成分表上会标注食品的钠含量,钠含量低也就意味着食物含盐较少。其次家中备个盐勺,市面上的盐勺,一勺就是2克,每人每天就是3勺盐。按做一个菜放一勺盐计算,对一个三口之家来说,每天每餐如果做3个菜,就可以计算和控制好每个菜的用盐量。每个人每道菜最多吃1/3,才可保证盐摄入量不超标。
同时,酱油、味精等调料也含盐或钠,若放了就应减少用盐量,以免咸味叠加。
当然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许多调料都最好用天然食材替代。烹饪时,除了用盐,还可用香菇、香菜、白糖、醋、洋葱等提味,尽可能减少放盐量。
同时可以选低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