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说好的网吧呢(一)
即使公开了关系,也依旧保持着纯洁的革命友谊。到了闹洞房那一步,才羞答答往一起靠的那种。
到了八十年代,社会有所开放,年轻人胆子大了起来,自由恋爱。处朋友的标准简单到让人神往,只看人品和勤快程度。
也不再是羞羞的感觉,但拉近感情最行这有效、也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没事儿就往对方家里跑。
对门当户对的考量也不算多,尤其是齐家老爷子这种老革命,最烦的就是什么门当户对。
当然,讲究门当户对的也有,比如之前的李憨憨,一心想找个家庭条件差不多的嫁了。
而刨除这些想法比较多的,大多数北方家庭的男女其实很质朴,还保持着八十年代的习俗。
没错,九十年代的东北,暮气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经济的萧条,连谈个恋爱都很“怀旧”,而且很精准地停留在八十年代的质朴风。
如果细数一下,70、80、90、00年代的恋爱风格,大致可以分为:
四下扫看,对赵维道:“你姐呢?”
好吧,进屋赵维就拿钱,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就成开网吧了。齐磊到现在才想起来,怎么没看到赵娜?
工大放假比二中早几天,赵娜也应该回尚北了,这个点儿更应该在家的。
赵维一听,表情扭曲,“上你三叔家了!”
齐磊:“......”
70年的,纯洁革命友谊。
80年的,质朴。
90年的,含蓄。
00年的,市场经济。
七十年代,齐磊父母那一代人的恋爱方式令人发指,通过介绍人介绍,觉得能处就处。然后,看电影得隔一个座,一起回家得一个马路这边,一个马路那边。
知道赵维为什么扭曲了,这个姐控有点心理不平衡。
无语苦笑,半天蹦出一句算是安慰的话来,“这么流畅的吗?”
可别误会,可不是去见家长。
这个年代处朋友,去对方家也不是去玩去的,哪像后世小年轻那么闲得谎?那是去干活了。
这个年代,至少在尚北,是没有彩礼这一说的。农村有彩礼,但要的也不多,而且全部归小两口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