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三)
即便是正面观点,也是从他抄没抄、家庭背景有没有影响抄成绩,这个结果的角度在争论。
也就是说,议程已经被锁定在了:他到底抄还是没抄,外加他的家庭背景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上面。
没人再关心他是不是长的帅,是不是多才多艺,是不是有领导能力了。
第二天,齐磊的家世起底。
第三天,齐磊和校长、老师的关系。
虽然没有一句明确地说齐磊的成绩就是抄的,他的家世就是导致他为什么能抄到,为什么要抄的诱因。而第三天校长和他的关系,仿佛再次佐证了前两天的议题。
所以,关于齐磊的话题,已经被逐渐锁定!!
被限定到了一个很小的范围,仅仅是抄袭、人际关系这个范围。
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前黑板】连续报道齐磊相关的事情,那么,不管观众愿意或者不愿意,都会被限定在这个议程之内,做出不同的反应。
当然,这个“议程设置”属于大众传播的天然属性,基本功能,还不至于让廖凡义他们忽略或者惊讶。
任何新闻只要连续、长期地登陆【前黑板】,都会形成这样的结果。你就是报道楼门前有一坨狗屎,连着报几天,也得有人绕着走。
廖凡义在意的是,前黑板的新闻,在齐磊这个人的基础议程之上,又做了进一步的限定。
想像一下,齐磊这个人,在二中的话题性是很高的,属于传说级的人物。
廖凡义发现,第一天的观点反馈里,大家还能从其它方面谈论对齐磊的喜欢、不喜欢。
负面的观点是从其它方面的谈论的,而正面的观点也是从各个角度为齐磊辩解。
比如他优秀,他有领导力,他多才多艺等等。
到了第二天,负面和正面也有从其它方面争论的,但是已经开始减少了。
到了第三天,就更少了。
他写过校歌,带领十四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是学生会主席,还是校广播站最受欢迎的主持人。
甚至这小子挺帅的,和校园女神一般的徐小倩仿佛是神仙眷侣,等等等等!
他身上的话题无数,谈资无数。
可是,回首整个实验过程。
第一天:齐磊的成绩是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