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两只狐狸
齐磊看到新闻都看乐了,“特么的,这话他们还真有脸说得出来?”
后世,内地电影摆烂的局面,没有一家公司是无辜的,包括华宜。
“把你也记小本本上!”
某知名演员,“小齐总做生意是好手,可他根本不懂电影市场!”
某导演耿直得很,“北广搞好他们的学问就好了吧?手伸的有点长了,电影圈的事没那么简单。”
会还没开呢,舆论的讨论已经开始了。
观众当然希望港圈能够进来,可是在一边倒的意见领袖面前,他们根本就没有发声渠道,成了“被沉默的螺旋”。
渐渐的,连老百姓也觉得,把香港电影引进来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儿。
那就说明,上面也是中立的呗!
那
谁还怕你北广和齐磊呢?
11月17号,也就是齐磊从香港回来的第三天。
华宜老板通过一家知名的娱乐杂志,率先就研讨会议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是,华宜的那两个老板紧接着又接受了一次采访,说的还是这个事儿。
这回有高人指点,一下切中了老百姓的g点。
“电影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缩影。”
“香港电影虽然成功,可是毕竟受英国文化影响那么多年,已经不能代表东方文化了。所以我们认为,这个事儿真的要慎重!”
不管在什么时候,撩拨民族情绪都是杀招。
明确表示,引入香港制片机制,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会彻底摧毁国内电影行业。
随后,京城电影厂的厂长也在公开场合谈起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目前,国内全民所有的影视自作厂牌有四十家,民营制作机构之中,数得上数的也有二十几家。”
“这六十几家电影制作机构,分八个亿的票房还是举步维艰的状态,这个时候再把香港同仁请进来?”
“不是不愿意让他们进来,而是我们的体量太小了,就那么一点票房,怎么养活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