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眼界和格局
所以,董战林才会下这么大的血本,找来了德盛,找来了管理公司,甚至还让德盛利用关系,让国际粮企来站台。
弄的徐文良不上不下,却不好拆穿,只能任由他继续说。
要是掺杂在尚北大米里一起销售呢?
“不过”董老板突然话风一转,席间一静,所有人的目光也都看了过来。
到时候,行业标准是他的,尚北大米的统销权、品牌都是他的,那又是多大的利润?
“对于农业方面什么能赚钱,怎么赚钱,还是很有心得的。再加上请专业的管理公司出谋划策,我相信尚北发展集团还是有一些前景的。”
可惜,这就是眼界的差距,也是格局的问题。
从农民手里以不足一块钱的价格收米,经过加工、出口、国外精洗、包装、再进口,一套操作下来,一块钱的米可以翻十倍,卖泰国香米的价格。
此时,德盛银行的文经理,还有雅智管理公司的人,先是相互对视一眼,文经理淡笑道:“董总的话不中听,可却是现实问题。”
到时,他就可以和德盛,还有另外一家国外公司分钱了,每年最少也有50亿元的净利润。
“这”徐文良语塞,一时之间竟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而且,还不仅仅是这么多。
董战林不接,“我的思路,老徐你也是知道的,资金由德盛支持,还是有底气的。我呢,做为一个在商场打拼这么多年的也算成功商人吧!”
董战林、德盛有这个眼界,也有这个格局,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徐文良尬笑:“不敢不敢。”
可是在尚北人眼里,却看不到这个生意,还以为他们一无所有。
“要不怎么说,我不愿意来呢?有的地方领导就喜欢指手画脚,最后决策失误,赔钱的可是我们啊!徐书记可不敢强逼着我们扔钱不是?”
此言一出,董老板那边的人全都闭嘴,严肃且有几分期待地看着徐文良。
龙江省、吉省周边,种植与尚北大米相同品种的大米,年产量在几百万吨之多。
“倒是可以当做是扶贫来尚北冒一下风险,可是商人终究还是要赚钱的。我帮了你老徐这么大个忙,你们尚北又拿什么来保障我们的利益呢?”
虽然品质上与尚北大米有一些差距。可是,一旦尚北大米在他的手里打响了名声,有了销路,那其它地区同品种的米也势必要水涨船高。
只见董老板微微一笑,“还是那句话,我是一个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