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真正的快钱
那可是相当大的一个市场了!
虽说有些折损,但对于收入不高的老师们来说,也比发一堆没用的月饼要强。
今年过节,老百姓几乎家家都有一点。有的是单位发的,有的是朋友当礼品送的。
最后,章南没办法,也只得听老董的,选择了今年尚北最流行的月饼券。
可是,打了几个电话,安排了几个人,两人坐镇后方,闲出屁来了,却发现好像不太对呢?
副食厂给商店、超市的建议定价确实是50,可是,尚北这地方和南方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特么这哪是零花钱啊?就是唐成刚来了,都不敢说这是零花钱啊!
可实际在操作上,却要按市场的规律来变化。
两人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钱!!
公家的嘛不然不好算账。
这不是副食厂能决定的,是市场规律。
体制的迟钝和僵化,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虽说有一部分商家为了抢收老百姓手里的月饼券,临近过节已经提高了价格,但也只是35元收一张100的。
但是,门口的黄牛就不一样了,灵活着呢,你信不信,你这喊出40的价格,下一秒他就能喊出45?
没错,当初齐磊给三个爹出主意的时候,认为商店会以50块钱的价格回收。
要知道,今年尚北流行月饼券、
100块的月饼券,商店当下的回收价格是40块,甚至30块。
这是唐成刚和吴连山联合发力的结果,两人把能动用的关系都用上了,使得在很短的时间内,尚北绝大多数单位都把过节福利换成了月饼券。
只不过,这个折损太大了。
所以,你别说50了,40也有人换,甚至30也行。
而且,哪怕只有这一天的时间差,也足够了。
在乎几张月饼券、一点单位福利的?收入都不高,比起吃不完的月饼,谁不想换成钱?补贴一下家用?
赵维和齐国栋开始是没当回事儿的,离中秋节就剩四天了,四天又能挣什么钱?顶多唬弄几个零花钱就挺不错了。
哪家没有下岗职工?哪家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