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三大法则
“第一,他用反证法的方式,证明了自私和爱国是两回事儿。”
齐磊,“对了!所以很多人认为小哲人的论据无可反驳,貌似都对。问题出在哪儿?”
“总结下来就是,刘擎教授从两个方面解答了爱国就是一种美德。”
“那美德又是什么呢?”
大伙听罢,恍然大悟,“对哈,族群法则,这就是美德啊!”
“那爱地球呢(包含自然环境和所有动物植物)?也不是美德吗?”
而齐磊的声音却又传了过来,他可不是想掰扯明白爱国到底是不是美德。
“如果爱国、爱这个群体不是美德,那么,同样的道理,爱家庭也不是美德吗?爱民族、爱人类也都是自身所在群体的偏爱,不是美德吗?”
教室里突然很安静,大家都在思考。
“比如自律、勤劳、勇敢,这些不具备法律约束力,需要自我认同和自我约束。”
众人,“……”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爱国,爱国是什么?”
“教育是一种话语依赖的活动,也就无法排斥论述的内在要求:理由和判断。”
突然发问,“我们回头再看小哲人的论据,他是因为自私,所以爱国。”
“而爱国,则是对群体利益的向往,是对自身所在群体的‘偏爱’。这其中有利他主义的要素,不能用利己主义来概括。”
“自私是什么?”
“所谓自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崇尚个体利益至上的原则。”
大伙这次想都没想,“自然法则!”
这一次大家想都没想,“族群法则!”
齐磊呲牙,“挺复杂的,但提炼过后,其中几句话很有特点。他说:爱国不是一种自然本能,而是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情感。”
齐磊,“对了!是牺牲一部分个人利益,而保证群体利益的族群法则。但是,它没有法律的约束力,需要自觉和群体共性来实现。”
“第二,刘擎教授又提出了一个更为深奥的论点,那就是:爱与批判的忠诚。”
“所以,自觉遵守,牺牲个人利益,这就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