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位置
徐小倩点头,“好呀!怎么不好?好山好水的,人也好,大书记也好!”
其实,这也是郭昌存、付长河他们不让徐文良开口的原因。
看向远处的山,近处的田,还有掩映其中的村庄,“闺女,你说咱尚北好不好?”
徐文良所说的比喻,不仅仅适用于尚北,也适用于东北的任何一座小城。
后世有自媒体,是个无比开放的信息时代,一点点小事就可以被放大,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
“咱们尚北啊,就像民国贵妇,有些怀旧气息的优雅,更有着旧时代的盛世美名。然而,新时代已经向前跑了二十年,但尚北依然停在那里。想追,却裹着小脚,追不上去了。”
以至于百姓敢说话,也敢质疑权威。
徐文良没有正面回答,开始放飞心思,释放情绪。许是压抑太久,肩上的担子太重的缘故,他渐渐把这变成了一次对女儿的倾诉。
举个例子,在九十代之前,从东北出山海关的火车平均每天有4000多个满载车皮,而从山海关以外进东北的只有一千多。每天都有这么多,而且不是一天两天,是几十年。
但是,做为一个过来人,一个也曾经在领导位置呆过的人,齐玉华也懂什么叫“位置”。
随着东南沿海的腾飞,东北林木资源的保护,煤炭石油的日渐枯竭,东北突然就跑不动了,掉队了,也不被国人所需要。
这就不是一个提困难的场合。
而新时代,则是指改革开放之后。
但是在当下,真的没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尽管中央调研组是带着诚意来的,想听取意见建议。但是,涉及的层面太多,受到牵连的官员也太多,谁也说不准哪一个环节会出问题,会出现一个不愿意听真话的人。
“哈!”徐文良笑了,又渐渐敛去笑容,“大书记可不咋地,爸爸这个书记当的,不称职啊!”
所以谨慎起见,闭嘴是稳妥的选择。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你在这向中央来的大领导提意见,置本地官员于何地?
那时的东北举足轻重,如日中天。是重工业基地、粮食基地、石油基地、煤炭基地。
等上面的领导一走,还不得看本地领导给不给办事?
旧时代,指的是改革开放之前,是计划经济的时代。
在98年,人们的观念,包括胆量,和二十年后可是没法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