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说什么鬼话
当然,前提是,齐磊把这套方案变成现实。
但是问题来了,农业又要怎么突围呢?
两人越看越心惊,越看越兴奋。
羽绒服产业就是这样的思路,现在也是。
看的兰德都想建议孟山都去布局卖豆浆了。
可如果让他们去做,把黑土地充分利用起来,那几乎就没有人有这个能力了。
至于劳伦斯,他就更激动了,两眼都开始冒绿光。
尤其是这个年代的人,你要是和东北老乡说你脚下的土地多么多么好,绝无仅有,他们也顶多就是笑一笑,骄傲一下,最多点头认同这是块宝地。
因为在邦吉眼中,这不仅仅是几万亿的蛋糕,他还看到了一个产业优化的完美方案。
唯一让他们感觉发懵的就是,以往的案例其实并不系统,都属于碎片化的营销范畴,也没有专门从传播的角度制定方案。
就比如,南美的咖啡豆。
而齐磊这个就不一样了,他的方案是系统的,是完整的,也是完美的。
很多我们认为是产品优秀的东西,其实营销的是产地,是产地优势,而不是商品优势。
而且不奇怪,不代表不眼馋。
其实很多人也不是想不到这一点,只是缺少行动依据。
要知道,邦吉在南美不仅仅有大豆种植,他还控制着仓储、粗加工和运输渠道。这些都可以应用到后续的大豆制品加工中去。
那就只能再往深挖,利用东北的天然优势——土地!
意味着,邦吉可以用很小的投资,就能得到很大的收益。
正如孟副总所说,单一的农产品、优秀的农作物种子品种,是无法让整个东北摆脱困境的。
像这种营销地域品牌的案例其实很多,后世就可以列举出一大堆。
正因为他们知道这套东西管用,恰恰使他们更加坚信,齐磊的方案能成功。
再说直白一点,齐磊的最终方案,就是把整个东北平原看成是一个品牌。他要做的,就是树立一个国际名牌。
再看下去,这可是几万亿的大蛋糕啊!
而齐磊和雏鹰班恰恰具备这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