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盘古开天(八)
逃避社会,逃避生活,逃避交流。
而商品的社交货币还有一个重大属性,那就是——文化输出。
从宅文化、到丧文化,再到躺平
你只有从根儿上转变了别人的看法,才能制造出更多我们的社交货币。
它甚至决定着,你快乐还是不快乐。
但是,有人会攒钱买表,攒钱买包、买名牌、买苹果、买豪车。
想想倭国的那些死宅,再想想后世中国的那些所谓宅男、宅女。
可是,嘴上夸夸算了,谁会想着,我攒钱买一盒藏着?
还有那数不清的抑郁人群、孤独症患者、社交恐惧症患者。
“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还有先天环境导致的孤僻,会造成很多人缺乏社交能力,也就是倭国的‘宅’文化。”
关系很大,谁也不能免俗!
扫视众人:“可是,社交是什么?”
别觉得这些和大伙儿没关系,“我不是那样的人!”
众从不说话了,在坐的每一个学传播的都知道社交是什么,社交几乎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全部。
就那“龙泉印尼”,确实牛叉!
把自己封闭起来,难道真的是兴趣使然?
从社交货币的角度来说,中国奢侈品的社交属性门坎太高了。
不是!而是逃避!
说一句题外话,有人把中国的奢侈品和国外的奢侈品相比,什么“中国都是你买不起的奢侈品”,其实不太对。
这种分享之中,又以自我为主,于是就造成了诸多的社会现象。
人是群体物种,我们离不开社交。它决定了你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你的行为、性格,甚至影响到你的命运。
而社交其实就是分享,分享信息,从而达到同步。
一个人是没办法孤立存在的,人际交往、人与社会的互动,是每个人逃不开的命运。
这和崇洋媚外没关系,而是社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