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原来可以这样(一)
台上齐磊根本没管后边的一惊一乍,不都想要干货吗?这回给你来个纯干的。
于是,第二节课,齐磊端着保温杯,迈着四方步,哼着曲就奔了雏鹰楼。
依旧淡然,说出一句更狠的,“那么今天,咱们就用效率、效能之外的角度,假定所有人的信息接收效率、效能都相等的情况下,重新看一看知识沟是怎么形成的。”
一屋子的傻同学一点反应都没有,可能还没意识到齐磊在说什么。
而齐磊这边也终于搞清楚了状况,不是他走错了,是校办组织的临时观摩。
他在重新定义一个西方普遍认知的传播学理论,用中国人的思考提供变量,形成我们自己的传播理论依据。
人家董大校长说了,走他的路让他无路可走,他就该认认真真地往出倒干货了。
这…这就很牛叉了!
“再说直白一点!”敲着黑板,“这就是给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做背书的,是个资本工具。”
不出意外,引得教室内的一阵哄笑。
“但是!”语气加重,“在华夏文化的语境下,还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
“咱们都太出名,不用自我介绍了!”
“虽然西方【知识沟】理论也可以被我们很好地应用,同样使用于很多场景。但我认为缺少东方文化影响的因素,所以它是片面的。”
好吧,大伙都是来看齐磊笑话的。
董北国气都粗了,还真是个大的?
就见教室后面坐一排,董大校长、郑副校长、张路臣、廖凡义、庞清方等等,连搞科研没工夫上课的陈姥爷都在。
但他还是不明白,这和数学题,还有科学猜想,有什么关系?
进到八期教室就是一愣,还以为自己走错了,“这节课不是我的吗?”
撇着嘴走上讲台,把保温杯一放,拿起半截粉笔扫视全场。
“或者说,面对东方文化下的【知识沟】理论,我们可以从学术上进一步的完善,加入一些变量,使之成为真正的理论依据,而不是概念。”
关于齐磊非常著名的,视野就是知识、理性与逻辑的那一课,大伙儿也听了不是一次两次了,记性好点的都能背下来了,还用观摩?
后排一帮老学究听到这儿,“……”人都傻了。
心里还嘀咕呢,有啥可观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