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做梦的小马哥
“他们早就这么玩了。西方选举的惯用伎俩,几乎在每个民主选举国家都曾经出现过,或长期使用类似的手段。”
众人,“……”
都听傻了,不约而同地认为,你们玩传播的,真的能脏到这个地步吗?
而齐磊,“注意!是沉默,而不是【沉默的螺旋】,两者是有区别的。”
沉默是单纯的自我保护,不再发声。
而沉默的螺旋,则是通过一方沉默,另一方密集地占领舆论话语权来使沉默的一方逐渐妥协,甚至开始赞成另一方的观点。就像一个螺旋线一样舆论势力越来越下沉,越来越小。
“【投我的】又会分成:【一定会投的】和【可能会投的】。”
“把【不投我的】分成:【一定不投】和【可能不投】。”
“然后,再针对不同人群施行不同的攻关策略。”
【一定会投】的,也就是不管我怎么做,你都会投票给我,那就没必要在你的身上浪费竞选资源了。
【可能会投】的,他有可能摇摆,也有可能不参加投票,那么就可以适当的巩固信心。
这里是单纯的制造沉默,不需要沉默的螺旋。
“当你认为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必定失败,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失去投票的欲望。尽管你依旧坚持你的价值观和投票倾向,可是不投票,那就是无效倾向,不能给你的候选人增加胜算,反而造成了更负面的影响。”
一直开车的赵维听到这儿也绷不住了,“那这还叫什么民主选举?就是玩心理呗!谁的手段高明,谁就赢。”
“他们米国不管吗?咱可别玩大了。”
却闻齐磊冷笑,“你以为这是大数据独创的啊?”
【可能不投】的,同样是摇摆选票,但是更倾向于对手,则是重点攻关对象,可以密集的进行心理攻关和选票争夺。
【一定不投】的,很多人可能认为,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会反对。价值观不同,那就和一定会投的一样,不用投入资源了。
错!这一部分才是竞选的关键。
而真正脏的,也就在这里。
“大数据会向【一定不股我的】推送“他们支持的候选人一定惨败”的相关信息,借此来制造沮丧情绪和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