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送精神病院吧?
年后回到京城,齐磊就要帮老秦操作服装产业价值提升的传播方案。
如果能成功,那齐磊也算以权谋私,让羽绒服生意先坐上快车了。
对于齐磊这个传播学大佬来说,建立起一块过硬的,甚至国际级的羽绒服品牌,应该是有可能的。
第六,别觉得这是小本买卖,做大了不见得是小生意啊.!
而这些工厂多半处于半停产状态,只要花很少的钱整合起来,能马上可以投入生产。
第四,是整体氛围。
这么说吧,在03年,没有完全陷入衰退的这个时期,哈市不说是全中国最时髦的城市,也是最时髦的之一。
哈尔滨的女孩敢穿、会穿,也爱穿。
哈夏会、冰雪节等等一系列的文化符号,又为这里赋予了文化气息。
这是行不通的。
还是得从实际出发,在优势的农业、重工业、教育这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于是,齐磊首先想到的就是羽绒产品。
第一,是原材料。
东北是东北白鹅的产地,国内鹅绒的主要产地之一。
这些都是可以利用,可以融合进品牌的价值赋能。
甚至被视为劣势的气候因素,都可以成为品牌宣传的优势点。
“没有人比东北人更会穿羽绒服,引申到没有人比东北人更会做羽绒服。”
别的服装品类可能比不过浙江、广东的企业,但是羽绒制品,齐磊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第五,时机很好。
而龙江省做为对大毛口岸,同时可以便捷地拿到大毛的进口鸭鹅绒。
第二,是劳动成本。
98年的下岗潮,对东北冲击最大,余波未息,城镇居民有大批的廉价劳动力。
第三,是建设成本。
这一点,只要是个东北人就知道,几乎每一座东北的城市都有一纺织厂、服装厂、劳保用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