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拓爷的策略
要是搞自研,投入大了,可以说这才是大头儿。
马拓,“我的建议是,把光刻机的上下游产业,材料科技拆分成若干个项目。”
“然后,就是一个统筹调度的问题了。”
就是个赔钱买卖。
现在如果全国产化光刻机、蒸镀机,其实就有一点那个味道了。(03年和19年两回事儿)
马拓此时却道,“这事儿也许没有咱们想像的那么悲观。”
老秦,“怎么讲?”
拓爷,“也许可以用结构优化来抵消一部分成本,可能最后实现国产化也不一定是赔钱买卖,而且还可以帮我们完成一部分基础建设和人才储备。”
老秦一滞,“你是说,不求人,自己干了?全产业链国产化?”
马拓眼神坚定,“对!不求人,自己干了!”
“这……”老秦犹豫了。
之前说过,像是光刻机、蒸镀机这种,属于“小而精”的范畴。
也就是说,规模不大,但是需要的技术基础以及投入却一点也不少。
老秦听到这儿兴致更高了,“快说说!”
拓爷组织了一下语言,“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哈,您帮我把把关。”
“就拿光刻机来说吧,总装,也就是关键环节,还是得阿斯麦来完成,让小齐老师自己想办法实现。到底是亏还是赚,那就是商业问题了。不管怎么样,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老秦点点头,“那上下游产业和原材料呢?”
光刻机需要的很多特种材料,高科技含量的元器件,那些基本是“0”,全要依赖进口。
几千亿扔进去,砸到世界第一,生意都让你做了,也就一年几十亿的回报。
其实,这才是齐磊,包括老秦和他身后的专家们犹豫的原因,投进去的钱根本就回不了本儿。
而且,国情也不允许你这么挥霍。
就有点像后世炒的很火的圆珠笔滚珠,所有人都在骂,“连个笔尖滚珠都要进口,还谈什么科技发展?”可那玩意就不是那么个逻辑好吧!
全世界一年就用那么几吨的量,你研发它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