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发展的红利
同样的道理可以带入到各行各业、各大企业。你外地的企业、商品进我的城市,可不就得拦着点?
只不过,要让他们具体的明那就不容易了,很多人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和不成熟的想法。
要知道,各地发展,gdp都是有任务指标的,谁也不能无私。
众人点头,都不是俗人,举一反三也大概明白齐磊的是什么了。
可别把这个锅甩给国家,监管确实有不到位的,但还不至于两级反转。
“国家将生产者制造的物资计划支配,分配到每一个人的手中。”
真正导致蛮荒时代持续下去的,其实是df保护。
“老百姓同时兼顾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身份,而流通和分配的职能完全由国家担负。”
举个例子,在所有有车企的城市,出租车大多都是当地品牌,别的城市的车企基本进不来。出租车司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接指定的品牌车购置。
句极端点的,那都是挂着营业执照合活的坑蒙拐骗。
“白了,尽管老百姓满足于咸菜窝头,可是也只能咸菜窝头,想吃上面包吃上肉,几乎没有可能。”
原因在哪儿?在主导市场的是流通商人,而非消费者。
“我们只能维持在相对原始的社会形态,在国际上竞争力很低,也不具备发展的动力。”
那么为什么消费不是上帝,成了韭菜?
“首先,改革前,体制的原因导致这三方的相互关系不明显。”
为什么?因为当地车企才能给当地的财政、税收、就业带来好处啊!
而齐磊马上也给大伙儿分析了起来。
外地车企进来了,税也不交给我,发展的好也不解决我的就业,更不算我的政绩,当然就支持当地车企呗!
再了,花十万块干什么的,不就是让齐磊他们给明白的吗?
“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社会的相对扁平化,使得发展动力几乎为零。”
为什么感觉西方的消费市场比咱们强呢?甚至旁边的日韩都比咱强?
“于是,即便社会贫穷、财富总量很低,可是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依旧很强,满足度也很高。”
因为你的市场还没到成熟期,还在发展、搭建的阶段。
“这样的好处是,社会供给趋于平均,人与人的社会分工明确。从大锅饭到铁饭碗,从福利分房到资源配给,几乎不存在贫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