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掏心掏肺
这个最先进入国有资产整合的资本,没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把国外那些囤地、炒地的那一套,全弄进来了。
就比如,尚北的药厂、塑料厂、农机厂、化肥厂等等。
大伙一看人家赚着了,自然是有样学样。
其实,就是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各地的那些旧工厂、旧企业,改革开放之后,绝大多数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陷入了困境,难以支撑,又鲜少有能靠自身的能力转轨转型。
而德盛是急先锋,根就在它。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央行把全国的不良资产打包,组成了若干个金融产品,试图借民间资本的力量来清理这些前进的包袱。
文经理此时被齐磊怼的,已经说不出来话了。
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来说,这些旧厂、老单位已经成了发展的巨大拖累,是必须甩掉的包袱。
拔高声调:“你到底要怎么样?控制德盛高华,就是想阻止我们炒房炒地?”
“嘿嘿!”齐磊一乐,“你还敢说不对我们造成影响吗?”
再后来,德盛突然出现,成了柳纪向的救命稻草,也就有了现在的德盛高华。
文经理急了,“我们仅仅只是炒一点地皮而已!况且,你们国家本身也有释放房地产市场的意愿。”
只不过,他一个卖电脑的玩不太明白,小试牛刀的阶段就困难重重。
摊着手,有点慌了,“炒房炒地嘛!全世界哪个国家不炒?不炒,你经济起得来吗?”
九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末的两次下岗潮,清退的也是这些不良国有资产的职工。
齐磊做沉吟状,“可以这么说吧?”
大多数都是拖着庞大的身躯,半死不活的成为国家负担。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无续炒作,包括地方zf的见钱眼开,拿地皮换资金,再投入发展的思路,就是德盛带起来的。
不是哪里都有一个唐成刚,可以让药厂和塑料厂起死回生。
之前,柳纪向成立畅想控股、畅想金融,其实就是打的这十万亿的主意。
齐磊,“错!!”突然严肃,“我们确实要拉高房地产市场,但是,有续的增长和恶意炒作是有区别的!”
这十万亿的大礼包,诱惑其实不小。
纵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几次飞涨,第一次是市场刚刚开放,就是民营资本疯炒抬起来的。
总量…超过十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