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史上最恶劣外挂
都说东北菜口味重,你不重也不行啊!就那几样儿东西,不重点,咽得下去吗?
可是在东三省,要是盖这种房子,冬天人就没了;.铺这种路,撑死一两年就得重修。
寒冷,带给人们的阻碍来自方方面面。
修柏油路,夯土、碎石基上面就可能铺装路面了。
这真不是开玩笑的。
然后,就是用人成本。
说句难听的,在东北买车都得预备两套轮胎,油耗都比别的地方高。
就拿建客服中心来说吧,在尚北建一个客服中心,够他们在南方建一个半了。
在这个年代,冬天吃蔬菜都比肉贵。
对企业来说,又是一笔额外收入。
而且,在这四五百块之外,还有国家规定的“高寒补助”。
除了这些,还有冬季的取暖费用,这可真不是小钱。
这就好比,京城周边的燕郊、廊坊,工厂的平均工资也就四五百块。可是东北旮旯的尚北,工厂里的工人也要四百块。
就拿30平台的管服大楼来说,一个冬天几十万的取暖费,还是招商局给打了折的。
建筑成本就高一大截。
普通老百姓,到了冬天,真的就是上顿土豆白菜,下顿白菜土豆。
而且,地基为了应付冬夏温差热胀冷缩,要经过特殊处理,公路也是一样。
萝卜汤、萝卜块、萝卜条儿,从十一月份一直吃到第二年五一。
在东北,50的墙是基础,甚至70厚的墙。
这导致开放之后,在人力资源方面并没有优势。
放在普通人身上,这笔费用就更不可忽视了。
改革开放之前,东北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生产基地、原料基地,高度城镇化,平均生活水平也不低。
东北人常说,一年的工资,有两个月交取暖费,一个月买越冬御寒的衣物。
东北小城镇相比沿海发达城市肯定差一点,但是比起内陆的其它地区,其实是没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