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史上最恶劣外挂
有能力和没能力的都走了,剩下都是有人情的。人情机制更加固化,有能力和没能力的更要走出去。
说实话,这有点不讲理了。
说句心里话,齐磊觉得,后世东三省没落归没落,但还没彻底掉队,还能保证教育、重工业的地位,真的就挺不容易了。
于是就催生了,人情越来越重,关系越来越重的社会生态。
其实,这些真的不是主要原因,甚至是搞反了,前因后果就对不上。
而有能力,没关系的怎么办?只能选择离开,去追寻更好的生活。
后世很多人说,没人愿意去东北投资,是因为投资环境不好,东北人不勤劳,东北人太讲人情关系,东北人排外,东北人才外流云云。
包括那些没能力但有欲望的,也要往出走,起码不用土豆白菜、白菜土豆的过日子。
再加上东北的重工业都是国字头的,对地方的经济支援其实作用很小。
南方建一栋楼,钢混空心砖就垒起来了。在用红砖的年代,24、37的墙厚就够用。
而一个地区的发展是离不开政策支持的,可是东北天然的,政策成本、发展成本就比别的地方高。
首先,建筑成本就比南方高出一大截,公路、房屋全都包括在内。
那么问题来了,高度城镇化和高度的产能过剩,国家出于战略和大局的考虑,又没有那么多钱投入东三省的发展,能怎么办呢?
这是东北的地理条件决定的。
其实,东北人一点都不懒,也一点都不笨。懒的笨的都在家受穷了,不会散到全国各地去讨生活。
但是,放在尚北,尤其还是自建客服基地,真的不省什么钱。
最后也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企业不来,人才走了;人才走了,企业更不来。
尽管客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东西,放在小地方确实能节约一部分成本,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气侯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冬天太冷的问题。
有关系的,靠走人情留在体制内,留在这个家族几代人打造的舒适圈里。这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主要还是气候问题!
谁也不想下岗,谁也不想在这个日渐沉沦的家乡变成失败者。
因为什么造就了东北的人情社会,以及投资环境不好,人才外流?